『公筷公勺』中国是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古代名画及《红楼梦》等名著都有体现

疫情当前 , 近日 , 首都文明办联合北京市卫健委提出倡议 , 建议北京市民分餐进食 , 使用公筷、公勺 。 众所周知 , 中国人喜欢围桌聚餐、同盘而食 , 这种进餐方式不仅可以分享美食 , 也能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不过 , 这一习惯也会带来传播疾病的风险 。 其实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 , 围桌聚餐、同盘而食的饮食习惯 , 只有一千年的历史而已 。
▌作者 刘疆『公筷公勺』中国是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古代名画及《红楼梦》等名著都有体现
文章图片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天下为一家 , 而无私织私耕 , 共寒其寒 , 共饥其饥 。 ”(《尉缭子》)在原始社会 , 所有食物归人们共有 , 人们将食物平分后 , 各自进餐 , 这就是原始的分餐制 。
先秦时期 , 礼乐制度直接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 饮食的礼仪尤为重要 , 《礼记》中有“夫礼之初 , 始诸饮食”的说法 。 这种礼制通过用食物及用具的差别来体现不同的等级 , 采用分餐制更便于这些规范的实施 。 那时人们的就餐方式是跪坐在席子上 , 每人面前摆放一张低矮的食案盛放餐具及食物 。 席子下面还会铺上“筵” 。 筵和席都是坐具 , 郑玄对《周礼》的注疏中说“铺陈曰筵 , 藉之曰席 。 ”二者的区别是筵大席小 , 筵下席上 , 后来筵席就成了宴会的代称 。 孔子曰“席不正不坐” , 吃饭的时候 , 人们要规规矩矩地坐在席子上 , 吃自己面前的食物 , 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 。
汉代著名的“鸿门宴”上 , 项王、项伯东向坐 , 范增南向坐 , 刘邦北向坐 , 张良西向侍 。 这种分餐制的场景在汉代的壁画及画像砖中均有体现 。 如在河南新密市打虎亭汉墓出土的 , 描绘宴会场面的壁画中——人们席地而坐 , 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张食案就餐 。 这种食案一般为漆木制 , 或圆或方 , 类似盘子大小 , 颜师古《急就篇》注有“无足曰盘 , 有足曰案 , 所以陈举食也” , 也就是“举案齐眉”中所说的“案” 。
南北朝时期 , 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变革 , 其中就包括用餐方式的转变 。 首先是用餐家具的改变 , 更为舒适的方凳、胡床、椅子等高足坐具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 。 其次 , 频繁的战乱也使得传统的礼制受到冲击 , “席不正不坐”的要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这一时期 , 人们的就餐方式仍以分餐制为主 。 如《世说新语》记载 , 顾荣有一次参加宴会 , 看到端烤肉的人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 , “因辍己施焉” , 就把自己的那份餐食给了他 , 说明当时的宴席确是一人一份食物 。
到了唐代 , 各种高足坐具已非常流行 , 更舒服的垂足坐也取代跪坐成为标准姿势 , 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 , 这时再用低矮的几案吃饭就非常不方便了 。 因此 , 高足的餐桌应运而生 , 称为“食床” 。 这一时期的壁画中出现了很多使用高桌高椅进餐的场景 , 如敦煌473窟壁画中 , 就描绘了九个人坐在长方形餐桌两侧就餐的场景 。 虽然坐在了一张桌子上 , 但这种进餐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合餐制”有很大的不同 , 有学者称之为“会食” 。 宾客共同坐在一个食床旁进食 , 但主要的菜肴和食物是由厨师或仆人“按需分配”的 。 只有如饼类等主食或羹汤类食物才合餐 , 放在食床上或食床旁 , 由进食者或仆人、庖厨添加 。
唐代时 , 每逢朝参日 , 朝廷会在退朝后再朝堂外廊招待大臣们一顿饭 , 称为“廊下食” , 一些衙门也会设立类似于现在机关食堂的“公厨” 。 廊下食和公厨对于食物的供应都按照官员的品级有严格的规范 , 所以只能采用“会食”的方式 。 《因话录》记载 , 贞元初年 , 由于洛阳的物价太高 , 河南府兵曹庚倬总是把公厨中自己那份工作餐打包带给寡姐吃 , 同事们得知后“咸嘉叹” 。
【『公筷公勺』中国是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古代名画及《红楼梦》等名著都有体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