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

「悟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治国失败的标准 , 一是百姓愚蠢到不知道什么是乱 , 二是君臣懦弱到不能进行变革 。对于“民愚而不知乱”这里的“愚”不应该是贬意 , 我想还是认识的问题 , 百姓只管自己的眼前的生活 , 而君主却要考虑国家的将来 , 这是百姓眼前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的矛盾 。百姓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也许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 , 君主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也许会行使自己的“独裁”权力 。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就是这种矛盾激发的表现 。
矛盾 , 只有在运动中去解决 , 如果站着不动矛盾永远在那里 。化解矛盾 , 解决问题就需要变革的精神与动作 , 而韩非子正好把君臣懦弱不敢变革做为了治理失败的标准之二 。其实这两个标准互相承上启下 , 一个为一个的前提 , 循环恶化的闭环 。解决这种矛盾通常是靠舌头加拳头 ,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
韩非子讲完治理失败的标准后 , 继续讲君主治理国家正确的理念 。“人主者 , 明能知治 , 严必行之 , 故虽拂于民 , 必立其治 。”意思是做君主的 , 英明足以知道如何治国 , 严厉是为坚决实行 , 所以即使违背民心 , 也一定要确立治国之法 。君主必备的素质“明能知治 , 严必行之”知道治国之道 , 并严格执行 , 让结果来验证正确 , 决不能让结果来验证错误 。在对待“适民心”的问题上 , 韩非子的态度很明确“虽拂于民 , 必立其治”这是作为君主必须要有理念 。毕竟 , 百姓的认识带有局限性与短期性 , 君主只能通过坚持国策产生效果让百姓获得实惠来证明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 。
韩非子最后还是举了历史人物与故事来应证自己的观点“说在商君之内外而铁殳 , 重盾而豫戒也 。故郭偃之始治也 , 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 , 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 。是以愚戆窳堕之民 , 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 故夤虎受阿谤而振小变而失长便 , 故邹贾非载旅 。”意思是例如商鞅内处或外出 , 都用铁受和层层盾牌预先作戒备 。所以郭倡开始治国时 , 晋文公带有卫兵;管仲开始治国时 , 齐桓公跟有战车 , 这些都是防备百姓的措施 。
同时 , 韩非子也指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愚民”和他们的心理“狎习于乱而容于治 , 故郑人不能归”意思是亲近包容作乱的习性在治国的理念中 , 这就是郑人不能回国的原因 , 深层的意思是愚蠢鲁莽而闲散懒惰的人 , 总是斤斤计较个人损失而忘却国家利益 。
【「悟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人主者 , 明能知治 , 严必行之 , 故虽拂于民 , 必立其治 。说在商君之内外而铁殳 , 重盾而豫戒也 。故郭偃之始治也 , 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 , 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 。是以愚戆窳堕之民 , 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 故夤虎受阿谤而振小变而失长便 , 故邹贾非载旅 。狎习于乱而容于治 , 故郑人不能归 。】
在公司管理中 , 老板必须要有“明能知治 , 严必行之”的理念和态度 , 坚持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 , 不能因为顾及局部利益而影响全局利益 , 也不能为了照顾眼前利益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 。要协调好员工利益、公司利益、眼前利益、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和谐关系都要依靠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 , 这是善法之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