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趣店为什么步入至暗时刻?更艰难! 13家互金中概公司集体“休眠”

「业务」趣店为什么步入至暗时刻?更艰难! 13家互金中概公司集体“休眠”
文章图片

《科创板日报》(上海 , 采访人员 戚夜云)讯 , 3月27日(美东时间) , 趣店收盘报收2.02美元 , 跌幅4.72% , 总市值为5.12亿美元 。 而同日 , 老对手乐信股价为10.050美元 , 总市值17.80亿美元 , 后者的市值是前者的3倍多 。
趣店这样的股价表现并不意外 。
除当前美股外部环境外 , 就其内部经营业绩而言 , 原35亿元净利润目标 , 一年时间内上调一次45亿、下调一次40亿 , 今年直接取消预测之后 , 趣店不久前发布的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 , 总营收为88.40亿元(约合12.70亿美元);净利润为33.51亿 。
曾经有着千亿市值梦想的趣店为何步入了至暗时刻?
交易规模萎缩
趣店在最新财报中 , 未公布第四季度的新增活跃用户数据 , 而四季度总交易规模为174亿元 , 环比下降29%;总收入19.32亿元(2.77亿美元) , 环比下降25.4% , 调整后净利润1.57亿元(0.23亿美元) , 下降幅度高达85.2% 。
趣店四季度业务不理想 , 拖累全年财务数据 , 这是趣店取消业务预期指引的直接原因 。 此前 , 趣店集团CFO杨家康曾信心满满表示 , 基于开放平台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 , 能完成调整后净利润45 亿元目标 , 然而 , 伴随着财报的公布的还有杨家康离职的消息 。
实际上 , 2019年下半年 , 互联网金融行业风波不断 。
2019年9月 , 服务于拍拍贷、平安普惠、阳光保险、马上消费金融和京东金融等平台的催收公司江苏逸能出现"问题";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 , 51信用卡因类似催收问题遭调查 。
监管的重拳出击之后 , 去年12月27日 , 在央行官网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 , 明确指出要整治暴力催收问题 。
市场监管机构对互金的整顿肃清力度 , 让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拓展与业务逻辑进行合规性调整 。
虽然2017年趣店创始人罗敏曾高调回应 , 坏账过期不还的用户 , 不催促还钱 。 但是实际上 , 黑猫投诉等平台中 , 趣店相关的"暴力催收"、"高利贷"等相关投诉不在少数 。
去年下半年开始 , 为了防止内有逾期与坏账的居高不下 , 导致一系列问题 , 趣店暂停了对新用户的小额测试 , 以及通过广告进行大规模获客行为 , 并以严格控制风险的原则为上 。 另一方面 , 趣店以及开放平台合作方采取了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 。
这些措施直接影响到趣店的业务规模 , 以及业务收入 。
生存空间持续收窄
"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 , 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 , 教训非常深刻 。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去年底的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说道 。
互联网金融从诞生之日 , 一直伴随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野蛮生长理念 , 而趣店至今已几大业务转型 , 其前身为"趣分期" , 最初为"校园分期消费贷"业务 , 后因较大的负面影响 , 转向消费贷和现金贷业务 。
2017年 , 监管文件《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 , 现金贷需要有场景支持 。 趣店启动大白汽车项目 , 后因关停而告终 。
"趣店切入消费类金融的时间点较晚 , 一些大众消费的场景已被传统的银行信用卡或其他金融科技企业覆盖 , 如果独辟蹊径开辟新场景相对难度较大 。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教授崔丽丽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称 。
趣店在业务转型上焦虑明显 , 多次尝试互联网金融以外的项目 , 包括奢侈品租赁项目、在线教育项目"趣学习"、校园社交项目"相同"、高端家政项目"唯谱家"、少儿阅读项目"大白儿童阅读"等 。
趣店高速发展离不开支付宝的流量入口和技术支持 , 尤其是接入芝麻信用 , 不仅降低了趣店的获客成本 , 风控能力大大加强 。 但困境在于 , 2018年8月与蚂蚁金服合作到期之后 , 让趣店高飞的流量东风也消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