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小业态,阿里,京东,金虎便利,唐久便利■便利店很火,但更需要稳( 二 )


3、互联网在改变传统零售规则:依靠互联网的电商模式在创造新的到家模式的零售。如果讲到家在冲击到店,未来肯定还会冲击更大。因为到家的便利性实在是太大了。
同时互联网的零售理念在改变传统零售效率。零售已经不再是只靠经验,只靠欢迎光临就可以做好的了。零售也不再是靠传统的做店技术就能做好的了。零售需要用新的技术手段、并且需要借助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创造新的零售模式。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链接在改变零售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是从以往的失联状态,买卖关系要变成为实时链接、变成为一种更紧密的关系。面对以上的新情况、新环境是当前零售企业需要特别看清的重大变化。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不会是只影响到大卖场、百货店,肯定是要对所有的零售业态产生影响。只会是有的业态影响的早一点、重一点,有的业态影响的晚一点、轻一点。
零售发生的本质变化是需要行业、企业要特别关注和看清的。
再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零售是整个快消品行业当中的一个环节。在目前快消品整体行业转型还在摸索的过程中,零售的变革、创新可以倒逼上游厂家的变革,但是,最终行业的转型还是需要全产业链的转型。
也就是说在目前面临行业品牌厂家市场下滑的情况下,用现有的产品、现有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当前的新消费需求。产品理念肯定需要变革。统一企业提出了未来产品就是10亿目标的小众产品矩阵模式。但是这个转型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人均GDP1万美元就是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周期?我的观点这是个伪命题。用日本的便利店发展模式套用中国市场也会有问题。以我自己多年做零售的经验,零售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发展创新从来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寻。
中国的便利店发展也在说明这个特征。
为什么北京的便利店发展缓慢,但是同在北方城市的太原、呼市反而发展的非常好?我的观点主要就是企业因素,与经济水平没有太多的正相关关系。
因为太原出了金虎、唐久两家企业,看好了便利店领域,并且一直坚持扎扎实实的做,就在太原把便利店做起来了。呼市出了四家便利店企业,也把便利店市场做起来了。与经济发展、GDP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为什么美宜佳是在东莞,而不是在广州、深圳,就是有这么一家企业在看好这个领域,在扎扎实实的做。
我在2001年做24小时便利店也是这个情况。当时在山东省率先在一个地级城市开出了便利店,不是经济发达问题,而是看好这个业态,所以就做起来了。
所以,判断零售的业态创新与变革千万不能教条主义,GDP与零售业态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日本的便利店非常发达也不会代表中国一定也会便利店非常发达。中国有中国的市场特点。
总之,当前一定是零售需要彻底变革的时代。包括便利店、小业态在内的所有零售业态需要抓住转型的核心。当前看零售的业态价值,重点要看是否与当前的消费变化相吻合、与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看零售的企业价值重点看企业是否转换新的零售理念、模式、转换了新的零售技术手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