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活■平凡的武汉人 英雄的武汉人( 二 )


2“夜班有我在 , 你们赶紧休息吧”
郑清阳是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朝前社区的一名00后志愿者 。 3月22日 , 在他发放物资时 , 一位50多岁的居民向他多买了一份“爱心肉” , 表示“要帮邻家的老婆婆带点过去 , 让老人家也吃点肉” 。
“社区里很多老人不会用手机支付 , 他们的邻居经常会帮这些老人代付 , 顺手拎一些蔬菜、水果给老人们送到门口 ,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 让人感到很暖心 , 也坚定了我在社区坚守下去的信念 。 ”郑清阳说 。
郑清阳的父亲郑绪军是朝前社区党支部书记 , 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 。 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 , 在武汉商学院读大二的郑清阳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在学校里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 , 这次也要尽自己所能为居民们做点事情 。
2月4日 , 郑清阳来到社区成了一名志愿者 。 很快 , 他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
2月18日 , 郑清阳在社区值守时接到了一位老婆婆打来的电话 。 这位老人患有心脏病 , 儿女不在身边 , 家里的药已经都吃完了 , 想请他帮忙买点药 。 了解情况后 , 郑清阳想到老人可能随时会发病 , 就赶紧开车去帮她买药 , 跑了好几家药店后终于买齐了药品 , 接着又赶紧赶回社区给老人家送去 。 “老婆婆拿到药后 , 手微微发抖 , 对我说了好几句‘谢谢’ , 尽管没有太多的话语 , 但我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 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值得的 。 ”他说 。
“夜班有我在 , 你们赶紧休息吧 。 ”“这几户湖北地区返乡人员我去摸底排查 。 ”……平日里 , 郑清阳经常会抢着承担一些苦活儿、累活儿 , 让其他人多休息一会儿 。
3月3日23时 , 郑清阳和父亲一起上街巡查 , 发现5名拎着行李的路人 。 他们上前询问后得知 , 5人是滞留在武汉的安徽人 , 没有合适的地方住 , 身上的积蓄也快花光了 。 于是 , 郑清阳和父亲马上向他们承诺 , 一定会尽力保证他们的安全 , 帮助解决吃住问题 。 几经联系后 , 终于找到了一家酒店 , 并把他们安置妥当 。 父子二人忙完回到家中时 , 已是次日凌晨3点多了 。 后来 , 郑清阳和父亲又多次去看望他们 , 并叮嘱他们“再坚持一下 , 等到武汉解封的时候就可以返乡了” 。
这些天来 , 郑清阳尽管很辛苦 , 但也感受到了很多乐观、积极的正能量 。 “我们社区里有一位80岁左右、下肢瘫痪的李姓老婆婆 , 独自卧床在家 , 每次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 , 她都会高兴地跟我们聊天 , 精神状态很好 , 还会经常叮嘱我们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 ”他说 。
郑清阳表示 , 现在疫情逐渐好转 , 他打算在坚守社区之余把更多时间放到学习上 , 重新温习一遍之前因时间紧而没有掌握好的网课 。
3“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去 , 这次我也要陪着你”
家住武汉新洲区的余楚国和杨小娟是一对夫妻 , 也都是武汉一冶钢结构公司结构分公司一车间的员工 。 疫情面前 ,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 夫妻二人同样有着自己的坚守 , 他们的战疫阵地就是车间 。
1月26日大年初二的晚上 , 余楚国接到电话通知 , 建设雷神山医院需要钢结构 , 车间要马上进行突击生产 。 身为共产党员的余楚国心想 , 这种时刻要冲锋在前面 , 没有任何犹豫就报了名 。 挂断电话后 , 余楚国发现身旁的妻子眼睛红红的 , 一直在看着自己 , 他本想说几句话安慰妻子 , 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
“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去的 , 我们已经在车间里一起工作了10多年 , 这次我也要陪着你 。 ”杨小娟先打破了沉默 。
于是 , 夫妻二人决定再次并肩战斗 。 1月27日一大早 , 余楚国和杨小娟便赶到熟悉的车间 , 马上投入到紧张的生产作业中 。 夜色渐渐深了 , 他们所在的车间里依然灯火通明、焊花飞舞 , 几十名工人都在坚守岗位、挥汗如雨 。 他们深知 , 这批钢结构要运往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 一刻也耽误不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