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云备耕”“云问诊”——“云端服务”为春耕生产增添新动能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云备耕”“云问诊”——“云端服务”为春耕生产增添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
戴好口罩、调整好机位 , 在几名助手的协助下 , 种子企业“隆平高科”副总裁杨远柱近日开启了首场“春耕直播” 。 对于这位每年要在田间地头给农民授课几百场的“老种子”来说 , 第一次进入“直播间” , 面对美颜灯和网友 , 还是有点紧张 。
围绕优质稻的概念、育种现状和方向、保优栽培技术等内容 , 杨远柱细致讲解 , 给农户们介绍最新种植理念 。
“你对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怎么看 , 未来粮价会怎么走?”“疫情下 , 有什么办法能买到好种子?”农民网友们在后台踊跃提问 , 杨远柱现场解答 , 一场直播的观看量达到14万人次 。
春分刚过 , 眼下正是农民每年最忙碌的时候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物流和人流遭遇堵点 , 给春耕生产带来不小的挑战 。 面对今年的特殊情况 , 千千万万个“田野直播间”活跃起来 , 农技人员在田头通过视频讲技术 , 农民看着手机选农资、学技术 。 蜜柚幼树如何修剪、芒果花带叶怎么处理、何时给小麦施肥、如何让花生丰收……似乎只要是农民需要的内容 , 都有人在直播 。
“云备耕”“云问诊”正在成为一股新活力 。 与线下的“少聚集”形成鲜明对比 , 线上的农人“秘籍”更丰富 。 这样的直播在抖音、快手等App上随处可见 , 已经占领了很多农民的手机屏幕 。
随着天气回暖 , 东北的黑土地正在苏醒 。 在黑龙江省北部边陲的孙吴县 , 黑龙江省“大豆大王”、哈屯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正在为今年的种植做准备 , 从网上订购了80吨大豆种子 。
“疫情期间要少出门 , 很多企业为了方便农民买农资 , 都建了微信群 , 直接在群里订货 , 送货到家 , 方便又安全 。 ”王跃龙说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 , 截至2019年6月 ,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5亿 , 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1% 。 “数字化”地解决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 , “云端服务”潜力不断释放 , 正在被诸多农业企业和部门关注 。
“最近国家出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 我们在快手平台开设直播 , 请农机专家讲解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 , 还制作了动画视频展示农机构造 , 演示加种、落地、施肥、镇压到出苗的全过程 , 很受农机手、合作社欢迎 , 农民互相转发的很多 。 ”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武说 。
疫情期间 ,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开设了近700场直播 , 内容包括农技知识讲座、农业政策介绍以及产品介绍 。 中化农业综合气象信息和遥感数据的农业管理平台“MAP智农”进行了免费推广 , 覆盖面积以每天10万亩农田的速度增加 。
【[农业]“云备耕”“云问诊”——“云端服务”为春耕生产增添新动能】“平时就算我一刻不停 , 一天也只能拜访6到8个农户 , 而且疫情期间也难以下地巡田 , 但是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农户发来的小视频 , 能够掌握小麦长势情况 , 帮助农户把地种好 , 这让我特别高兴 。 ”中化农业河南临颍MAP技术服务中心的潘幸子说 。
这个春天 , 各地农技人员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公众号、微信群等开展“云端”指导服务 。 在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农技推广” , 38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6000多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提供远程问诊 。
数字改变农业 , 挑战倒逼机遇 。 农业农村部与中央网信办今年1月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 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表示 ,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 ,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广泛渗透 。 下一步 , 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装备和集成系统 , 厚植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根基 。 加快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 既要发挥政府作用 , 也要调动各方力量 , 形成合力 , 共同推进 。 (记者于文静、周勉、周楠、王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