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与哲学

看见一个网友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数学为中医建模的帖子大火 , 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和骂街式的反驳 , 可见模糊数学魅力巨大 , 人人喜欢 。受此启发 , 必须探讨一下模糊数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 根据模糊数学的思想特点 , 我认为它对哲学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 首先是对传统科学把区别事物类别的界限绝对化 , 将边界不分明的事物规定为二值逻辑 , 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应该受到批判 , 不同雷叔的区别标志都是相对的 , 不确定的 , 明确了类与类之间过渡上的连续性 。 尤其是生物领域 , 自充按进化论的观点来从事生物学研究以来 , 有机界领域内的固定的分界线一一消失了 , 几乎无法分类的中间环节日益增多 , 更精确的研究把有机体从这一类归入另一类 , 过去几乎成为信条的那些区别标志 , 也就丧失了它们的绝对效力 , 这样除了“非此即彼” ,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 由此可见 , 从经典集合论到模糊集合论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 雄辩地证明了这个事实 , 正如扎德所说:“当系统复杂性日益增长时 , 我们对系统特性的精确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地降低 , 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 , 一旦越过了它 , 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就变成了两个互相排斥的特性”(我认为这个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体大系统相生相克的原理) , 对于这样一种复杂性 , 不得不采用“模糊的描述”来满足它 , 所以当代科学思考正是在精确与模糊的关系中深化的 。在哲学方面 , 模糊性是个有意思的现象 , 首先 , 它阐明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非突然性、渐变性 。 其次 , 提出了一个哲学有关的新问题 , 将为哲学研究提供一些新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