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因素制约,“救命神器”实现国产化不易( 二 )


其二是技术因素 。 目前国内厂家主要生产普通膜肺 , 使用时间较短 , 国外生产的长效肺 , 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涂层 , 能持续较长时间使用 。 但目前国产生物相容性涂层技术缺乏 。 国内对于离心泵的研发也大多停留在样机阶段 , 国产离心泵生产尚未有注册过的产品 。 胡伟纲透露:“离心泵的技术研发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 但膜肺和离心泵都属于三类医疗器械 , 是管控最为严格的医疗器械 , 需要经过大量临床试验才能获批上市 , 但由于病例较少 , 所以临床试验的时间会持续较长 , 从而导致注册时间推迟 。 ”
此次疫情 , 也让人们看到ECMO可以延伸到很多应用场景 , 比如心、肺功能出现衰竭 , 可以长时间维持心、肺功能;急诊、急救的生命支持;在脏器移植和运输中使用……今后应用会更广 。
“ECMO是一个由不同部件组成的系统 , 某一个民企很难有这么强的技术能力和资金实力 , 研发生产ECMO产品所需的全部配件 。 但是很多企业都能生产其中的部件 , 而且这些部件都可以分开注册、单独使用 。 ”胡伟纲表示 , “未来ECMO国产化可以走产业联盟途径 , 产业链各环节厂家联合进行驱动部分和套包部分的开发 , 将有助于ECMO早日实现全面国产化 , 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