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守住文化内核,文创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玉渊杂谭
逛逛独立设计师的精品店 , 或是去创意市集看看有什么好玩意儿 , 再去咖啡馆坐坐……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 , 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常见打卡地 。 而今 , 春暖花开 , 各地文创园也逐渐“升温”——北京首创郎园、上海M50、长沙58小镇……一个个文化创意园区 , 是各个城市充满活力的地标 。 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 各地文创园区运营企业努力化危为机 , 转变商业模式 。
近年来 , “文创+”模式热度持续不退 。 2019年文创+出版社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 。 然而 , 内容趋同、形式单一、延伸不足等问题如同文创行业的跗骨之蛆 , 如何从文创+走向大文化 , 成为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
从既有经验来看 , 无论文创“加持”到哪个行业 , 倘若把它仅仅作为附属产品来看待 , 未来的道路无疑会越走越窄 。 文化创意本身就是一种根植于本国文化、以创造力为核心竞争要素的产业形态 。 掰开来说 , “创”是物质基础 , “文”则是灵魂核心 。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 , 人们逐渐从物的依赖走向精神满足 。 超越物化生存之后 , 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 , 这一需求是文创+模式赖以生存的坚定基础和发展动力 。
在形式上 , 用科技手段为文创产品赋能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 想要摆脱马克杯、胶带这些同质化严重的“复制粘贴”模式 , 理应抓住信息时代技术进步这一机遇 。 我们亲眼见证了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巨大动能 , 在人工智能、音视频等领域如何将文创产业应用落地 , 值得从业者深思 。
在价值取向上 , 弘扬主旋律、摒弃文化渣滓的取向不可偏废 。 当今社会 , 整个文化产业需要参与到世界文化的竞争当中 。 想要站稳脚跟 , 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 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 。 值得关注的是 , 个别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出现了流量化、眼球化的趋势 , 导致一些文化糟粕沉渣泛起 。 这样的文创+在短时间内可以引来关注 , 但最终无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说一千道一万 , 文创产业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 。 一个优秀的文化IP可以轻而易举地带动周边大批量文创产品的销售 , 吸引众多忠实的粉丝 。 何时能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功夫熊猫》《花木兰》 , 文化IP本土化才算有了一点小成 。
求木之长者 ,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 必浚其泉源 。 文创产业的源头活水 , 只能也必须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 。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诞生过无数经典作品 , 文化资源看成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 。 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 也是文创产业发展困局的一把金钥匙 。
(责任编辑: HN66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