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差 20 岁的老年人之间有代沟吗?

当然有代沟。现在的老人10后(191X年出生)已经比例很小了,主要都是20后、30后、40后,如果60岁以上就算老人的话,50后也有一大半进入了这个行列。题目没有说讨论的是中国的老人还是全世界的老人,全世界范围内情况太复杂了,美国和日本的老人就人生经验相差悬殊,更不用提印度非洲农村里的人。就说中国的老人吧,对中国现代史略知一二,就不难知道塑造这些不同出生年代的老人的年代的不同,会让他们有多少区别。
20后,今天90多岁或者接近90岁,最著名的比如长者和杨振宁,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接受过多少现代教育,顶多读过一点乡间私塾或者很不正规的新式小学,只有极少数精英家庭和大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接受了系统的民国式教育,青春期赶上战争年代,青年期在1950年代相对比较太平、祥和、正常的年代里,人到中年的时候遇上文革,然后文革过后,自己已经过了最黄金的年龄,才迎来改革开放的太平日子。这代人有知识的人,无论1949年是革命者还是国民党系统里的,但凡在中国大陆的,往往革命道德感很强,非常看重社会公平,但是另一方面又往往有一点“两头真”,对近二十多年的贪腐和擅权现象往往很看不惯,而且不少人会一定程度上认同西方的民主法制,认为中国需要政治改革。绝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城市平民和农民则传统道德很强,基本上脑子里还是孔夫子那一套,用礼法思维指导日常生活、接人待物和管理家务事,在他们的孩子看来有不少封建旧思想。
30后,今天年长的80多岁,年轻的也接近80,特别大的领导里好像这个年纪的人比较少(被之前20后和之后的40后给空过去了),当然副国级和省部级退休官员里肯定还是有不少的。社会名流我不太清楚哪些是30后,就知道袁隆平老师是1930年出生(郭兰英是1929年的)。他们这代人,几乎一生下来就战乱不断,中原大战啊、红军五次反围剿啊、九一八啊、淞沪会战啊这些全部发生在1930年代,之后就是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所以这个年龄的老人是非常苦的,从小很多人就颠沛流离;比如袁隆平和杨振宁都是北京生人,抗战时候流落到西南,但是杨先生在清华读了小学中学,讲话基本是北京话,袁先生说话大家都知道一口西南官话,应该是很小就举家逃难了。这个年纪的人,文化程度比较高的、长年在城市里体制内工作的人,因为幼年和青春期都在民国最混乱的年代中,成年之后都在“新中国”里,民国精英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比20后同阶级的人少,而新中国的文化对他们的洗刷更大;包括城市平民、农村里的人,他们可能都思想更左一点,但是另一方面,20后的先进分子是当年主动选择了革命,或者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这些人之后可能会对自己当年的选择主动反思;而30后的革命情感更多是被灌输的,他们对这种文化的反思性恐怕要弱一点。他们这代人的传统文化继承也比20后更少。
40后,486那批大领导基本都是40后,属于生在民国的尾巴,长在红旗下,民国对他们来讲就像1980年代对80后一样飘渺,具有丰富的喜怒哀乐的人生经验主要都发生在他们的新中国经验里;而且他们是第一代从小大入队、入团的中国大陆青少年,之后半个多世纪中国大陆青少年所习以为常的这种人生轨迹,是从他们开始的。郭沫若大跃进时候曾经写过一首歌,《三面红旗万万岁》,当时一个电影的插曲,这段视频网上还可以看到,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一队走向光明的画面让人看了有别样的亲切感,里面的这些少先队员肯定就是40后。更著名的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也是40后小时候培养他们革命接班人情感的歌曲——这种歌曲1950年代还有很多。文革时候红卫兵、造反派的主力也是这代人,当时40后年少的正是高中生,年长的是工人、大学生;下乡的回乡的知青,大多数也是40后。因此红色中国在40后身上的包袱是最重的,各种情感撕裂和精神分裂,在这代人身上最突出。他们这代人绝大多数基本不懂西方社会,也不怎么懂中国历史,唯一的历史经验就是毛时代、邓时代这些事情,加上人民公敌蒋介石那种简单化的历史宣传,传统文化那是继承得可能是最少的一代人,整体上内心养料非常少,不自信装自信的现象较为常见。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文革当中最有批判性和创新精神的思想者,比如遇罗克、杨小凯、金观涛等人都是40后,但是他们是极少数,而且像金观涛先生虽然是顶级聪明人,被他成长年代的马列毛加黑格尔哲学影响和制约之深也是可见的。
【年龄相差 20 岁的老年人之间有代沟吗?】 50后就又不一样了,真正的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成长环境中基本没有战乱,但是政治运动习以为常,教育上被洗脑得很厉害,60年代的社会环境比5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更左更单调,所以50后是精神上先天不足的;文革开始的时候除了最年长的50后可能做了红卫兵,绝大多数50后还是小孩子,除了去抄家破四旧别的事情能参与的很少;改开之后不少50后因为还年轻,得到各种机会成长起来,在大学也好社会也好获得了新的学习机会,因此整体而言他们比40后要开明一点,但是另一方面这代人因为基础教育收到了文革的扰乱,文化基础整体上是很差的,所以50后的很多工农兵学院甚至77级、78级大学生,出了专业领域谈别的事情就很可笑,不少人抱着蛮偏激的观念。另外这代人对毛的崇拜还是相当普遍,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毛喜欢猫,或者干脆喜欢西方崇洋媚外——不过也有不少人在1980年代很崇洋媚外渴望民主自由,近十几年又变左了,不少人甚至成了毛左。
这么一茬一茬的人,构成了今天中国路边下棋唠嗑的老头、一大早赶公交买菜的阿婆、公园里的拳友歌友、医院里的老病号,他们之间能没代沟吗?
■网友的回复
我听到过一位80多岁的老人跟一位60多岁的老人聊天,聊到最后说了一句:不要着急,放宽心,你还这么年轻呢。
■网友的回复
也不是绝对、得看彼此磁场的匹配度吧...
■网友的回复
显然啊,60岁和80岁心态完全不一样啊,60岁还是中年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