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家学#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二 )
而后 , 天下不服从的 , 黄帝就去征伐人家 , 而平定了之后就走了 。 这背后几乎等于是打完抢完了就走的故事了 , 不过放在我们今天的历史理解来说 , 在远古时代 ,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很正常吗?
而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曾明确提到:“故远人不服 , 则修文德以来之 。 既来之 , 则安之” , 可见他是明确反对这种征服加掠夺的方式来对付不服从自己的人 , 而希望用修文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 。 (后面我们将会到尧舜在这部分的记载 , 则确实是符合这个文明精神的 。 )
文章图片
·颛顼和帝喾的鬼神之道
而再看颛顼和帝喾的记载:
“帝颛顼高阳者 , ···依鬼神以制义 , 治气以教化 , 絜诚以祭祀 。 ···动静之物 , 大小之神 , 日月所照 , 莫不砥属 。 ”
“帝喾高辛者···生而神灵 , 自言其名 。 ···明鬼神而敬事之···日月所照 , 风雨所至 , 莫不从服 。 ”
这两位帝王的记载都很短 , 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 , 就是以鬼神之道治国 。 颛顼是“依鬼神以制义”(所以在上古史研究中认为颛顼是一位禁止全民通神完成巫祝专业化改革的大祭司) , 而帝喾是“明鬼神而敬事之” 。 这个和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是相违的 。
文章图片
·尧的合和万国之道
而《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尧的记载和《尚书·尧典》中的记载 , 有很多内容很相近 , 除了文词上略有区别 , 比如开头第一段:
“能明驯德 , 以亲九族 。 九族既睦 , 便章百姓 。 百姓昭明 , 合和万国 。 ”(《史记·五帝本纪》)
“克明俊德 , 以亲九族 。 九族既睦 , 平章百姓 。 百姓昭明 , 协和万邦 。 ”(尚书·尧典)
这两段话都在说 , 帝尧是通过修德来亲睦九族 , 通过亲睦九族来治理百姓 , 通过把百姓治理好了让万邦自然就和合起来了 。 这种借由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相一致的融合力来取代暴力机器作为国家发展核心力量的思路 , 不正是中国人在如此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经历多次分裂、动乱和入侵而文明却仍然绵延不绝甚至内涵愈加丰富的根本原因所在吗?
(这个思路实际上也是最近在《这就是中国》中张维为教授很多次喜欢提到的“中国是百国之和”观点之源头所在 。 )
文章图片
如果延续下来再看一看《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的内容和《尚书·舜典》中的记载(原文比较长就不再贴了) , 讲到的两个概念同样对后世历史影响深远 , 一个是众所皆知的禅让制 , 还有一个则是举贤制 , 两部书都讲到了舜是怎样考察和任用弃(传说中周朝的祖先)、契(传说中商朝的祖先)、皋陶等四岳八恺来治理天下的 。
帝舜这种通过普遍地举贤才共治天下的理念 , 同样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文明史 。 直至今日 , 中国人的政治模式仍然是推崇选贤任能的方式的 , 而不是选择西方那种全民普选的方式 。
文章图片
最后小结一下:
孔子是知道尧、舜传说之前 , 华夏民族还有过黄帝、颛顼、帝喾等帝王传说的存在的 。 但是孔子认为 , 华夏的文明史的真正源头 , 应该从以文德、推贤的方式治国的尧舜开始 。 孔子把他的想法贯彻到了《尚书》的编订之中了 , 并对华夏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 直至近日 。
推荐阅读
- #山川文社#为什么时代越发展,中国男人的胡子越短?,男人该不该留胡子
- #国史拾遗#夏侯渊战死后为什么张飞急着给他收尸厚葬?张飞:他是我伯父
- 张家三哥▲为什么我们的邻国蒙古国几乎不被人提起?原因不外乎三点!
- 【反手握住一切】清华北大耽误了高考状元?为什么高考状元们大多“默默无闻”?
- 『鱼悦龙门』为什么没他困难时没有一个人借钱给他?,安东尼奥帮助过那么多人
- 【深更读史】丢失了出海口?,塞尔维亚为什么在南斯拉夫解体后
- 怎么和你告别■为什么怕曹操?,足智多谋的军师司马懿,
- 第三只眼看历史:同样飞扬跋扈的李卫年羹尧,为什么结局不同,同样是雍正的宠臣
- 【小戴小军事】文官皆可杀,后悔杀了魏忠贤,为什么?,崇祯临死前大骂
- 清風明月逍遥客■包公的年薪是多少,为什么能做到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