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哀悼继母超过生母许多,孝治天下的背后有何隐情?

向敬之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 孝惠皇太后去世 , 年近七旬的康熙帝因得年七十七岁的嫡母孝惠之死 , 进行了一番情义深重的道德诉求 。
满洲旧例 , 年老有疾者 , 皆以孝服为忌 , 而康熙帝年近古稀 , 身体也患病 , 既然穿了孝服 , 就算是极尽孝道 。
然而 , 康熙帝在孝惠死去当日 , 捶胸哀号 , 即行割辫 , 坚持穿布制孝服 , 哭泣不已 。而且在送葬当日 , 祭祀之时 , 都是恸哭不止 , 居丧一月有余 , 甚至弄的自己脚背浮肿 , 需手帕包裹 , 乘坐软舆 , 让人抬行 。
他这只是哭自己的继母 。
他这是超乎常情之外也 。
【】康熙哀悼继母超过生母许多,孝治天下的背后有何隐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康熙帝画像
当时 , 诸皇子、满汉大臣对于康熙要亲往宁寿宫、割辫、服布二事 , 是强烈反对的 。
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组织诸皇子、领侍卫内大臣、内阁大学士、礼部满汉大臣、汉九卿等商议 。
他们一直认为:“皇上现在头晕足痛 , 不能动履” , 断不能“因皇太后病势渐增 , 即亲诣宁寿宫” , “皇上圣躬关系重大……当念宗庙社稷为重!”(《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康熙朱批:他会考虑 。
礼部满洲尚书、镇国公吞珠等又上一折 , 称是集体商议:“查例皇上孝服 , 向用纺丝 。慈和皇太后之事 , 皇上亦服纺丝 , 载之档案 。倘遇皇太后之事 , 照旧例预备白纺丝孝服 , 即妃嫔亦预备白纺丝孝服 。又查得 , 慈和皇太后之事 , 皇上并未割辫 , 倘遇皇太后之事 , 皇上亦断不可割辫!”(《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慈和皇太后 , 即指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礼部为康熙服丧尽孝 , 考虑了一切 , 其实也是考虑了他年迈体衰、圣躬违和 , 奏请他以宗庙社稷为重 。
孰料 , 康熙朱笔一挥:孝服定了用布 , 我必行割辫 。
康熙在父母早亡 , 孝敬孝庄太皇太后与孝惠皇太后 , 颇见真情 。
其实 , 孝惠仅年长康熙十三岁 。他们之间的关系 , 也很微妙 。
【】康熙哀悼继母超过生母许多,孝治天下的背后有何隐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孝惠章皇后画像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 康熙玄烨出生 。此时 , 孝惠博尔济吉特氏还是蒙古科尔沁的格格 。论辈分 , 他们是表姐弟 。
但是 , 两个月后 , 他们的关系变了 。顺治十一年五月 , 十三岁的孝惠入宫 , 成为了顺治帝的皇后 , 同时也成为了玄烨的嫡母 , 当然也是继母 。
佟佳氏死后 , 康熙敬侍孝惠这位孀居的嫡母为母亲 。
康熙帝在哀悼孝庄与孝惠的礼仪和程度 , 与汉人所持孝道相契合 。
大臣们合词劝谏康熙帝遵居丧之制 , 称“皇上孝事两宫 , 超越万古……虞舜而后 , 唯我皇上一人也”(《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康熙帝在亲自践行自己所倡行的“孝治天下” 。
此时的康熙 , 正因为准噶尔侵藏战事新起 , 战略部署失误 , 极度烦心之时 。
康熙内心的博弈与平衡 , 很有情绪化 , 不无执拗 , 值得反复体悟 。
像他待满汉阁臣 , 表里不一、厚此薄彼的弄权现实 , 也值得玩味 。
我们试图重构康熙雄心壮志又不无压抑隐晦的心灵笔记 , 揣摩这位大帝心路历程的良苦用心 , 对于我们真实了解、把握康熙的谋略人生、历史作为 , 很有意义 。
康熙作为铁腕专断的强权人物的政治形象 , 理政谋国 , 不分满汉 , 对民族互仇的言行 , 甚是痛恨 。其视天下一家 , 唯才不避远 , 朝廷上下 , 不乏熊赐履、汤斌、李光地等道学之士 , 连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安多、徐日升等也位居要津 , 得到尊重和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