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新疆站』重症救治经验转化科研,预构建新发传染病智慧预警体系( 二 )


“我病情严重吗”“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啊”“住院治疗这么久了 , 为啥还不见好呢”……患者们总是问医护人员这些问题 , 而在邬超看来这都是正常的 , “新冠肺炎不像其他病毒感染一两周就能康复 , 这个病程比较长 , 有些患者是我们进驻病区前就收治的 , 不少患者都在这儿住了超过一个月 , 自然会有焦虑的情绪” 。
『健康报新疆站』重症救治经验转化科研,预构建新发传染病智慧预警体系
本文插图
邬超“全副武装” , 准备进入隔离病区
有些患者因为心理焦虑失眠、心慌 , 邬超会走到病床前 , 与他们敞开心扉地聊天 , “病毒不可怕 , 可怕的是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 ”
但有些患者的情绪时常出现起伏 , “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长了 , 偶尔又咳嗽了 , 或者症状有些反复 , 就特别着急 。 ”对于这样的患者 , 邬超和同事们也有自己的安抚方式——从疾病的角度分析病情 , “患者入院后每周至少要做一次CT复查 , 通过CT结果对比 , 患者损伤的大白肺逐渐吸收了 , 这说明治疗是有效果的 。 ”以这样的方式 , 邬超和同事们将不少患者的情绪都稳定了下来 。
在邬超印象中 , 病区有几位病人比较特殊 , 需要更精心地治疗 , “有一位患者是老年痴呆 , 不仅要喂饭 , 还要多关注他的日常;有一位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 本来就瘫痪在床两年多了 , 这次又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 做了气管切开 , 上了有创呼吸机 , 严重到不会自己咳痰 , 还需要护士去吸痰 。 ”
『健康报新疆站』重症救治经验转化科研,预构建新发传染病智慧预警体系
本文插图
邬超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参数
这些护理细节 , 都是高风险的环节 , “但经过我们医疗队的努力 , 患者们逐渐好转 , 并出了院 。 ”邬超笑了笑 , “我们医疗队队员们也都安然无恙 。 ”
反复看病历 , 想建立智慧预警体系
在医院工作这些年 , 边工作边钻研是邬超的工作风格 。 根据新疆本地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 , 他和科室几个小伙伴一起研发了医患管理平台 , 并不断升级 , 不仅破解了医患管理难题 , 追踪患者进行随访 , 还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 增加了就诊率 , 使得治疗连续而有效 。
『健康报新疆站』重症救治经验转化科研,预构建新发传染病智慧预警体系
本文插图
邬超和队友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
此外 , 邬超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 自治区级课题3项 , 参与国家级及自治区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1篇 , 其中SCI论文1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 , 实用新型专利4项 , 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可谓是实打实的临床+科研的复合型人才 。
而今 , 邬超把这种工作风格又带到了武汉 。 他不仅反复看患者病历 , 研讨治疗方案 , 还带领着小组的同事们开展病例讨论 , “通过CT片看 , 治疗效果确实比较慢 , 但这个病毒不仅攻击肺部 , 还会造成肝功能等多脏器的损伤 , 多数患者都有高血压……我们在想 , 这些患者的感染是否跟某些因素相关 。 ”
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 邬超连上12小时夜班从不感觉到困 , 被同事们戏称为“夜猫子” 。 而邬超总是这样说 , “我就是体力好 , 工作起来不瞌睡 。 ”
『健康报新疆站』重症救治经验转化科研,预构建新发传染病智慧预警体系
本文插图
在武汉天河机场 , 刚下飞机的邬超
对于病例讨论的研究 , 邬超也有了自己的初步规划 , “这次疫情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 所以我就在想 , 如果再发生疫情 , 我们怎样能快速地辨别 。 ”
他打算回去之后 , “钻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实验室 , 把实验室当作临床一线工作的工具 , 借助数学模型 , 对所有数据进行计算 , “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智慧预警体系 , 监测有没有疫情发生的可能 , 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就不会这么被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