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大厅」可为何美军伤亡人数偏偏罕见得超过了日军,硫磺岛的日军看似保守( 二 )


「军事大厅」可为何美军伤亡人数偏偏罕见得超过了日军,硫磺岛的日军看似保守
文章图片
折钵山对于硫磺岛的意义非同一般 , 这从下图就可以看出来 , 硫磺南窄北宽 , 而海拔高度168米的折钵山像一座俯瞰全岛的瞭望塔矗立在硫磺岛南端 , 拿下折钵山可以有效保护在其北面不远处进行登陆的美军后续部队 , 为彻底控制硫磺岛奠定基础 。
「军事大厅」可为何美军伤亡人数偏偏罕见得超过了日军,硫磺岛的日军看似保守
文章图片
硫磺岛南端的折钵山
但出乎美军预料的是折钵山上立起的父辈的旗帜并不是硫磺岛之战的终结符 , 而只是开启炼狱大门的钥匙 。 甚至于那张传世照片里出现的6个人也有一半战死在了硫磺岛 。
为何美军在占尽装备优势 , 并迅速取得战果的情况下 , 还在硫磺岛陷入了苦战 , 答案是多方面的 。
硫磺岛战役其实是一场弱势方针对强势方做出有效回应的反登陆作战 。 日军的指挥官栗林忠道是日本陆军中少有拥有美国学习工作背景的高级军官 , 他不仅出任过驻美武官 , 更在哈佛有过学习经历 。 所以相比于单纯认为美军只能依靠装备优势 , 只要凭借训练和斗志就能赢的日本其他高级军官 , 他无疑更了解美军的作战方式 。 而在他的布置下 , 硫磺岛日军看起来似乎变得格外保守 。
「军事大厅」可为何美军伤亡人数偏偏罕见得超过了日军,硫磺岛的日军看似保守
文章图片
栗林忠道
以退为进 , 放弃海滩 , 在地下挖战壕的栗林忠道
说日军变得保守 , 是因为栗林忠道为日军的反登陆作战引入了两大变化 。 第一个变化就是放弃海滩上的防守 。 这或许违反了自古以来半渡而击的经验 , 但却是火力差距巨大情况下最合理的安排 。 海滩上的攻防会使自己的部队在既没有制空权又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暴露在美军舰载炮和战斗机机枪下 。
登陆前3天 , 斯普鲁恩斯手下的第五舰队开始对硫磺岛集中轰炸 , 战列舰的开火位置距离海岸仅仅只有3公里 。 虽然战列舰已经让出了海战主角的地位 , 但是它的威力仍然不可小觑 , 二战中战列舰主炮对地的有效射击记录中甚至有着让一个营级单位丧失作战能力的案例 , 可以说是真正的一发入魂 。 而比战列舰更早行动的是海军航空兵的400多架飞机 , 从12月8日起就开始每日对硫磺岛的打卡 , 而从1945年1月3日开始 , 轰炸频率更是升级到了一天两次 , 这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登陆前轰炸准备最长的战例 。
「军事大厅」可为何美军伤亡人数偏偏罕见得超过了日军,硫磺岛的日军看似保守
文章图片
不过因为栗林忠道的布置 , 美军的重火力问候并没取得太大效果 。 因为此时日军已经依靠折钵山和内陆丛林建立起了有隐蔽有纵深的防御链条 。 又因为硫磺岛并不大 , 所以当美国第一波登陆部队上岸时 , 他们会发现不仅是折钵山甚至于岛屿中部丛林里的野战炮也能在必要时威胁到他们海滩上简易的散兵坑 。 日本以退为进把海滩留给了美军的同时也把暴露在炮火中的风险留给了美国人 。 所以在最初的登陆作战中 , 美军在日军火力的压制下 , 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牢牢钉在滩头阵地 。 这也导致美军虽然拥有数量优势 , 但因为没有战略纵深 , 兵力难以展开 , 所以前线能实际参与作战的也就是旅团级单位 。 这种情况下 , 美军整场战役的伤亡中有十分之一都来自于登陆第一天也就不奇怪了 。
角色互换 , 日军拒绝自杀式冲锋
而栗林忠道带给日军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拒绝了毫无意义的自杀式冲锋 , 相比于向外的进攻 , 他更倾向于向深处挖工事 。 自从1944年5月调任硫磺岛以后 , 栗林忠道就开始在包括折钵山在内的岛内各高地内部打造工事 。 岛上两万多日军几乎都见过这位最高指挥官在各阵地或者说各工地巡查 。 在美军正式登陆前 , 他已经将1500个天然岩洞改造成了防御工事 , 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一个28公里长的地下坑道 , 而栗林忠道的指挥部就设在地下22米的掩体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