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里的中国书法史( 四 )


沃兴华不由得感叹:“敦煌书法如同中国书法艺术的基因宝库 , 什么基因都有 , 只要是中国书法史上有的风格 , 敦煌书法里都应有尽有;而即使是书法史中尚不明确的东西 , 敦煌书法也都给你呈现出来 。”
藏经洞里的篆、楷、草行、楷
敦煌写卷始于西晋 , 扩于北朝 , 盛于隋唐 , 终于五代、宋初 , 这是中国书法发展最关键的时期 。敦煌的数万卷写经中 ,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俱全 , 翔实地记录了汉字在隶变完成后向楷书过渡的全过程 。
历史的记载往往都是掐头去尾 , 每一个阶段只留下最典型的一部分 , 把细枝末节都抛弃了 。讲到篆书就是秦代典型的小篆 , 隶书就是东汉成熟的隶书 , 楷书则是规范的唐楷 。而篆书、隶书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字体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 又是如何进一步演变成为楷书的 , 历史中都没有了线索 。从有700多年历史的敦煌遗书抄本中 , 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渐变过程 , 还原被遗漏的历史细节 。
:敦煌藏经洞里的中国书法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篆书千字文》
在敦煌遗书中的两件残存的《篆书千字文》中 , 可以看出其中很重的楷书味 。它上承魏晋 , 下启宋元 , 在篆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当今时代人们所看到的篆书资料极少 , 所有的篆书都是一种规范的、千篇一律的、很少变化的字体 。沃兴华发现 , 敦煌卷子里的篆书里面有分书、汉隶、楷书各种味道都参杂其间 , 只是字形是篆书 。这是篆书跟隶书相结合的一件作品 , 我们可以从这个作品中得到启发 , 实际上篆书和隶书是可以融合的 , 现在写篆书的都写得比较僵死 。
敦煌卷子中没有标准的隶书 , 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写本明显受到隶书和魏碑的影响 , 它既保留了隶书、魏碑的痕迹 , 又摆脱了隶书、魏碑的拘束 。
可以看出 , 在楷书尚未定势之前 , 存在着一个“隶楷合参”“魏楷杂糅”的时期 , 隋唐以前的敦煌墨迹充分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变革实况 。隶楷型写经的横划起笔由细转粗 , 有明显的挑势 , 末笔一捺保留了隶书的重按 , 显得稳健而富有节奏 。魏楷型写经起笔、收笔皆无方角 , 横划与捺有轻微挑势 , 有一定的波折 , 但不似隶楷那样重顿 , 字形均匀 , 平正中带着圆润 。这种书体 , 与同时代的南北朝时期碑刻、墓志铭酷似 , 在宋代苏轼的书法中还能看到痕迹 。
著名书法家刘正成说 , 很多人对那个时候的敦煌书法缺乏认识 , 认为这种写法方头方脑的 , 怎么既带有隶书的味道 , 又带着北魏的方笔呢?还不如赵孟頫、董其昌的字圆润 。其实 , 这恰恰是那个时代很典型的书法 。藏经洞文书刚刚被发现时 , 王圆箓曾给县衙、府衙的官员送了不少 , 以期引起他们的注意 , 然而这些毫无文物常识的官员们都嫌卷子破旧不予理睬 。书法较好的肃州兵备使廷栋甚至讥笑卷子的书法比他本人的差多了 , 可见馆阁体书风毒害之深 。
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的第二个高峰期 , 也是楷书的定型期 。隶书和魏碑的痕迹逐渐消失 , 正楷最终确立 。盛唐国力强盛 , 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都进入繁荣期 , 名家辈出 , 大师云集 。上至九五之尊 , 下至庶民学童 , 都格外钟情书法 , 唐代书学之风甚至远被日本、朝鲜 。
:敦煌藏经洞里的中国书法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罕见的楷书风格写经
:敦煌藏经洞里的中国书法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摩诃衍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