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惠」林黛玉为何害怕贾宝玉和史湘云做出风流佳事?贾母笑说缘由
【「诗情画意惠」林黛玉为何害怕贾宝玉和史湘云做出风流佳事?贾母笑说缘由】林黛玉害怕贾宝玉和史湘云做出风流佳事 , 起因源于史湘云送礼物 。 她先是派了家里的小子来给贾府的姑娘们送戒指 , 而后自己来贾府后 , 又带了同款戒指来送人 , 只是这回不送姑娘们 , 而是送那些有名分的丫头 , 比如花袭人 , 金钏等 。
文章图片
给花袭人的戒指 , 史湘云是自己亲自过过去的 , 还在半途中捡到了一个金麒麟 , 比她平日佩戴的还大还文采 , 刚捡到手放兜里就碰到贾宝玉 , 两人就一路同行 。 贾宝玉一进怡红院的门 , 就兴致勃勃地想给史湘云看宝贝 , 奈何找了半天 , 都没见踪影 。
史湘云看贾宝玉着急了 , 赶紧把自己捡到的金麒麟拿出来 , 让贾宝玉虚惊一场 , 以为这金麒麟就这样丢了呢 。 两个人这边以金麒麟开场就聊开了 , 而那边的林黛玉 , 则自己一个人悄默声的也往怡红院走来 。
文章图片
林黛玉这一边走一边心里打鼓 , 心里那是七上八下 , 想着要赶紧来观察二人 , 好见机行事 。 没曾想人没到 , 就听到了屋里头贾宝玉的维护自己的声音传入耳中 , 使得林黛玉心里是又喜又惊 , 又悲又叹 , 那是五味杂陈 , 带着复杂的心绪抽身离去 , 而贾宝玉也被贾雨村上门求见 , 被贾政给叫到外书房去了 。
贾宝玉和史湘云聊有关金麒麟的话题 , 为何林黛玉就如此魂不守舍 , 心惊胆战 , 还亲自想要去现场观察两人呢?原因其实还在于贾宝玉身上 , 贾宝玉今日看过那些外传野史 , 书中多半的才子佳人都是因为小玩物才撮合在一起 , 最后都因为这些小东西都私定终身 。
文章图片
林黛玉前几日才和贾宝玉两人一起看了《西厢记》 , 贾宝玉就脱口而出书中的字眼 , 可见这类外传野史对贾宝玉的影响有多大 。 现如今这两个人还因为金麒麟有了更多的话题 , 林黛玉就怕贾宝玉顺着书中的情节 , 和史湘云有了风流佳事 。
文章图片
林黛玉如此害怕贾宝玉和史湘云有了风流佳事 , 其实主因还是因为自己对贾宝玉心有所属 , 只是未曾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 再来就是被贾宝玉被外传野史给影响了 , 毕竟这类书籍对于贾宝玉来说 , 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这外传野史的杀伤力真的有这么大吗?让林黛玉如此心有戚戚 , 魂不守舍 。 事实上 , 这类型的外传野史 , 确实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 在贾母口中也曾对这类型的外传野史 , 给出了自己的评判 。
文章图片
元宵佳节 , 大家伙齐聚荣国府 , 在贾母带头下一起欢度元宵 , 共享佳节 。 这过节的气氛要热闹 , 必然得有响动 。 吃吃喝喝的结束后 , 就开始听戏 。 贾母心疼那些个小戏子们 , 让她们吃些滚菜滚汤再继续表扬 。
这边戏歇了 , 那边就安排上两个女说书的 , 说的还是《凤求鸾》 。 这女说书的刚说了个开头 , 贾母就大概其猜到了剧情 , 无非就是才子佳人一类 。 大家伙就齐赞贾母 。
文章图片
得到肯定赞赏的贾母则继续说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 , 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 , 最没趣儿 。 把人家的女儿说得那样坏 , 还说是佳人 , 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 。 开口都是书香门第 , 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 , 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 , 无所不晓 , 竟是个绝代佳人 。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的男人 , 不管是亲是友 , 便想起终身大事来 。 父母也忘了 , 书礼也忘了 , 鬼不成鬼 , 贼不成贼 , 哪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 , 做出这些事来 , 也算不得是佳人 。 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 , 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 , 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 再者 , 既说世宦书香小姐都知礼读书 , 连夫人都知书达礼 , 便是告老还家 , 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 , 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 , 怎么这些书上 , 凡有这样的事 , 就只小姐和一个紧跟的丫鬟?"
推荐阅读
- 史海浮舟@陈理不能杀,朱元璋为何不杀陈友谅之子陈理?三点原因
- 『福羲陈一白』令人惊叹的裂纹美!,为何皆为它痴迷?稀世宋官窑
- 历史有妖气@为何比中状元还激动,专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古代高中探花
- 【华丽丽实验室科技】也不愿出动飞机对战?答案很简单,中越战争:越南为何宁愿打输
- 『子期观史』就知道为何慈禧绞尽脑汁,却一辈子也斗不过她,看看真正的慈安
- 全面观察▲日本驱逐舰为何撞上了中国渔船?为何称中国渔船不是那么好欺负?
- 「兔大圣公社」为何功夫秘籍到处都是,医术却无人传承,古代大侠和名医数不胜数
- 淘历史@为何一人被唾弃,一人却被世人敬仰,这两位大臣同是拍皇帝的马屁
- 燕子说美食@又不能独当一面,为何却能和曹仁夏侯惇齐名?,曹洪既无显赫战功
- 『鲸鲸说历史』为何金国皇室被赶尽杀绝而南宋受到优待,在蒙古灭掉金国和宋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