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今年正好30岁,从反面回答一下吧,后悔自己25岁时没人告诉我的。
1、25岁时,没人跟我说,知识或者技能这种东西,学到了就跟你一辈子,不管工作或时空跨度多大,新知和技能都能排上用场
2、25岁时,有人跟我说,习惯很重要,但没人跟我说重要到深度影响自己生活、人生选择和生命质量的程度。因为几乎大多数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中,比如健身、跑步、阅读、表达、写作、沟通、学习等等,所有影响我们生活工作结果的全是这些习惯。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养成我们。
3、25岁时,没人跟我说,围剿式学习,就是吸星大法,通过观察对方的沟通、演讲、写作方式,从而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身上最优秀的思维习惯。
4、25岁时,没人跟我说,真诚和诚信有多么重要,真诚是领导力的真谛,诚信是商业的真谛,每个人的年薪、领导能力、商业成就全部都可以从这两个词汇里诠释。
5、25岁时,没人跟我说,父母正在逼近死亡。年轻人可能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幸福生活,但父母的年纪,他们年龄越大,越要去面临离开这一主题,他们担心被世界抛弃,担心自己在儿女生活中扮演不了什么重要价值,特别渴望回馈、关注和尊重,不管多忙,能多打一个电话就多打一个电话,能多在一起吃顿饭,就多在一起吃顿饭,能满足他们想要的,不管大小,尽量去满足。
6、25岁时,没人跟我说,睡眠其实真正决定了生命的效率。因为睡眠决定着第二天的心情、状态、专注度等,而心情、状态、专注度直接影响结果,我们的现在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这些结果构成的。所以睡个好觉可能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最大的捷径。
7、25岁时,没人跟我说,保持自我,并不断变得更好,其实在一段感情里,远比委曲求全,一味地宠溺对方,更重要。保持自我可以测试出和对方是否合拍,不断变得更好,可以让感情更深刻而持久。千万不要因为孤独、无助、父母逼迫、个人面子、焦虑等原因仓促地选择一个人。这个人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自己施加着无以复加地影响,所以谨慎点,即便单身都比错误好很多。
8、25岁时,没人跟我说,利用所有的感官去体验周遭的世界是那么重要,刻意发现生活的美,发现细微处的不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小惊喜。\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u0026gt;
谢谢各位的赞,再补充几条
除了真诚,诚信之外,如果想更有作为,还要有更多的善念、利他心、成全心,本质上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利他心、善念等才会帮助你构建一个价值网络,让更多人从你这里都能持续取得利益,你也自然能有所收获,从商业模式的定义来讲,即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这一点也是成立的,本质上创业的从0到1,从1到1000再到无穷大,就是构建出一个人得利到一群人共同得利的价值网,能席卷整个产业的价值网就会成就一个产业的垄断龙头。
除了好习惯爱学习之外,还要懂得资本的力量,拿更多钱去改善自身的认知环境、生存环境,让自己生活在一个高度竞争高认知的生存环境中,会重新塑造你,能去华为阿里就去华为阿里,能去北上广深就去北上广深(东京柏林巴黎纽约伦敦更好),一定要在人类或者行业之巅寻找机会,才更有可能通过时间的积累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
我一直以为,30岁这篇写得更好,
30岁做什么,可在5年后受益匪浅?预警!以下为广告
我的知识星球“良序研究室”,聚焦个人精进和企业\u0026amp;企业家研究心得,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关注。
https://t.zsxq.com/JeUJiEU (二维码自动识别)
■来自的网友回复
25岁那年,我从京东离职,入职百度。
在百度认识了当时的架构师久哥(T9级别),因为他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短短三年的时间,我从一枚普通程序员成长为别人眼中的技术大咖。
当时因为业务需要,也承蒙久哥照顾,他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
他问,“如果用5年的时间学习数据库,你能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说,“应该可以吧”他说,“你现在25,5年后也才30,30岁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为什么不去做呢?你看看周围有多少30岁的人还一事无成,而那个时候的你已经是数据库专家了。”当时的我,刚刚进入别人梦寐以求的BAT,处于各种浮躁的时期,虽然每天也在学习,看起来也很努力,但是效果极其有限,今天想学大数据,明天想学云计算,后天又要研究机器学习,心境变化无常,不知道自己未来究竟该是什么样。
如果就这么下去,我也就是在百度熬资历,领工资,混吃等死了。
好在久哥的话点醒了我,不知道别人听了什么感受,我听了以后真如开窍了一般,知道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技术路线了。
专研某一个领域,用不了5年,我一定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想明白了就干!
从一本《高性能MySQL》开始,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攻克,每天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外,就是各种mock数据,性能调优,阅读源码,撸官方文档等等。。
白天有时间在公司学,晚上回家接着搞,每天到凌晨两三点基本是常态,当时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数据库,尽可能跟生产环境保持一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光在阿里云的投入就有一万多的费用。
为此,女朋友知道后还跟我生气了好久,觉得我si不si傻,竟然能在这个上面花1w多,对于当时的她来说简直不能接受,好在女朋友还算开明,气过之后,看在我那段时间确实努力的份上,而且钱也是花在学习上,也就在我承诺以后绝对注意之后,气才算消了。
付出总是有汇报的,在一年多的钻研之后,我就着手开始把当时项目的整个数据层重构了(这也是最初久哥对我的期待),又经过半年多夜以继日的拼搏之后,整个系统在不增加任何资源的基础之上,负载降低了40%左右,效果极其显著。
这此重构完成以后,我在部门内的影响力开始建立了起来,后来又被借调到兄弟部门,帮助他们做性能优化,系统设计,而且还在百度内部做技术分享,扩大自己在公司内的影响等等。
伴随而来的,就是我个人的收益了,除了技术上的成长,就是收入上的了,工资、年终奖每年递增,最重要的是在百度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从T4,连胜三级,离职时已经是T7的level了。这也算是我职业生涯中创造的奇迹了。
因为在百度T7的级别,在打算回西安之后,几乎没怎么费力就拿到了华为的offer,而且待遇比在北京有增无减,算是平稳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过渡了。
说到底我是幸运的,在职业生涯刚开始,就遇到正确的人,学会了正确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每学习一门新的技术,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我都能得心应手。
从入职百度到现在已经有6年有余了,若说对我最大的收益,一个是金钱上的,因为技术的快速成长,让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成功在大城市立足了,有了自己的房子,开着不错的车子;另一个就是让我更加自信了,作为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程序员,刚毕业的时候,我是不自信的,干什么、说什么都是畏畏缩缩的,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做什么,不管是我会还是不会,我都能从容应对了。
总结一句话: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做精深练习,不断犯错,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这种努力给你带来的收获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微信公众号:李苦李,欢迎关注。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扫码关注“李苦李”公众号
■来自的网友回复
题主这个问题以个人经验来看,在 25 岁的时候,如果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目标做计划,然后认真执行、慢慢积累,到 30 岁左右一定不会混的差。
但是当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你就应该马上开干吗?
并不是……
你要学会先做计划,学会以终为始,心中要先有那个「终」,你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始」,然后根据制定的计划,步步为营,最终达成目标。
那可被顺利执行的计划应该怎么做呢?
按问题的困难程度,下面将之分为 EASY、NORMAL、HARD 三个等级,在不同等级下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分别是:
·EASY 模式:执行在这个模式下,完成任务并不难,核心是如何管理它们,你应该使用 GTD 任务管理方式,将大脑清空,通过外接一个硬盘来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NORMAL 模式:执行 × 计划在这个模式下,直接开干已经行不通了,你需要提前做计划,计划的方式共分成四步:① 设定一个目标;②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③ 将目标分解成任务;④ 放入 GTD 开始执行,善用 PDCA 循环,提高完成质量。·HARD 模式:执行 × 计划 × 协作在这个模式下,你只做个人计划已经不能胜任,你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而管理团队,你需要先管理他们的脑,才能调动他们的手。因此,在你制定团队计划时可以使用 N 计划,共分成六步:① 为目标赋予意义,统一共识;② 确认领头人,组建核心班底;③ 制定团队的行事原则;④ 配置人力、财力、物力;⑤ 计划分工与执行;⑥ 找势能高地借力。每一级需要的技能都是下一级的基础,所以,当你没有在低难度里锻炼好就直接开困难模式,是很容易被团灭的,你要像打游戏一样,从简单到困难逐级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行。分割线进入正题
————————
·你的计划是像这样的吗?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这不是做计划,这只是一份愿望清单,写得还很不标准……
那是像??这样的吗?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先罗列未来所有要做的事情,再排个轻重缓急,最后安排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这也不是做计划,这只是你的待办任务列表。
那什么是计划?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比如你月底想要买个最新款的 iPhone 给女朋友,但是口袋里的钱不够怎么办?
因此你计划在未来 20 天,每天加班两小时赚加班费,每天多打 50 个陌生电话冲业绩,月底如果还不够,就问老李借 3000 元。
买 iPhone 是目标,加班、打电话、借钱是你为了要达成目标而计划的行为,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计划。
而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那些所谓的计划,要么是只有目标没有具体行动的愿望清单,要么是只有一个个待办任务,而没有目标的整天瞎忙……
不同的目标,计划的方式也不同我们把所有的事情,沿着一条横轴一字排开,越是往左侧的代表难度越低,越是往右侧的代表难度越高(见图 3):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图 3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做计划的,简单的事情我们不需要,直接执行就可以了,比如说吃完饭去散个步,难道还要计划一下行走路线、步行速度以及耳机里播放的歌曲列表?
没必要,直接走就可以了。
而越往右侧走,随着事情的「复杂度」和对目标达成的「要求」不断提高,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候你拍脑袋直接干就不行了。
你就得开始做计划,把一个目标分解成多个任务去逐个执行。
比如,你要出去旅游,那至少得先确定去哪里,需要带哪些东西,然后买机票、订酒店。如果对旅行的品质要求高一点,比如 5 天内要游完 15 个景点,吃遍当地的美食,那么你还得提前做详细的攻略;而你如果打算去攀登珠峰,那需要准备和计划的东西就更多了……
再往右侧走,事情将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仅仅做个人计划已经不够了。比如你要造个飞机,那你个人能力再强,行动力再高,计划做得再详细也没用,这辈子也造不出来。
这时候,你不仅需要任务分解,还需要团队的分工协作。
你得组建一个团队,把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拆解成每个成员手上可执行的一件简单任务,最后通过整合每个人手上完成的小任务,来完成整体的大目标。
所以,在这根横轴上,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做计划,而有些事情仅仅做个人的计划也是完全不够的。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左侧是 EASY 模式,一个人就能随便虐电脑,不用做计划,直接干就是了!而到了右侧的 HARD 模式,我们就得提前做准备,穿上最厉害的装备;要开始计划路线,步步为营地前进;甚至要找小伙伴组团,通过精妙的团队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我们把上面这条横轴切分成三段,分别对应事情的不同难度等级:EASY、NORMAL、HARD,以及适合它们的不同应对策略,如图 4 所示: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