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四 )


姜子牙道号“飞熊” , 是文王遇姜子牙前夕 , 由史扁卜卦 , 出现了“所获非龙非彲 , 非虎非罴 , 所获霸王之辅”的爻辞 。后人误把“非罴”转成“非熊” , 最终演变成了“飞熊” 。
关于姜子牙的名 , 宋人吴仁杰在《两汉刊误补遗》卷四中说:“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师古曰:‘太颠以下 , 文王之四友 。’仁杰曰:《表》于四友后又列师尚父 , 此误也 , 太颠与师尚父岂异人乎?《书大传》曰:‘散宜生、南宫适、闳夭学于太公望 , 遂见西伯于羑里 , 故孔子曰:文王得四臣 , 丘亦得四友 。’郑康成谓周公曰君奭 , 举虢叔以下五人而不及太公者 , 太公教文王以大德 , 周公谦不可以自比 , 误与表同 。”
即吴仁杰认为太颠与师尚父是一人 , 即“颠”是姜子牙的名 。
清人苏时学赞同吴仁杰的说法 , 他在《墨子刊误》中说:“泰颠 , 当即太公望也 。罝属夭 , 则罔属颠 , 与太公钓渭遇文王事亦合 。迨马融注‘十乱’ , 以泰颠与太公望并举 , 后世以为二人 。然文王诸臣 , 自以太公为称首 。《书?君奭》篇唯以泰颠与诸臣并举 , 而不及太公 , 《逸周书?克殷》篇亦然 。若使果为二人 , 岂容都不道及?是颠即望无疑也 。”
「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有人认为 , 《逸周书?克殷》篇里既记载有太颠 , 又记载有尚父 , 但《克殷》为战国史官写的东西 , 并非绝对可靠 。战国史官写前代史 , 常有把一个人写成两个人 , 或把两个人写成一个人的现象发生 。
所以 , 姜子牙是姜姓 , 吕氏 , 名颠 , 字尚(上)父 , 尊号太公望 , 官太师 。
弄清楚了姜子牙的姓、氏、名、字以及尊称 , 就不难发现 , 后人非常有可能是看到了“太公望”里面“太公”这两个字 , 不知其所指为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 , 望文生义 , 以为指的是姜子牙 , 误以为当时的姜子牙已经很老了 , 称他为“姜太公” , 从而讹传出姜太公七十二岁遇周文王的谣言来了 。
不过 , 就算姜子牙是三十岁遇文王 , 但他事周的时间长达一百零七年 , 还是让人感觉难以置信 。
这里面应该还存在有偏差 。
根据《帝王世纪》所记:“文王即位四十二年 , 岁在鹑火 。文王于是更为受命元年 , 始称王矣 。”说的是文王在即位后的第四十二年 , 由于金、木、水、土、火这五星聚在西边太阳落山处 , 在晚霞的映衬下 , 好像五只赤乌鸟齐聚在岐山周祖庙的上方 , 西伯昌认为这是上天在指示他去夺取商纣王的王位 , 于是称这一年为“受命之年” , 自认为得天命而称王 。
不过 , 近代史家通过对出现“岁在鹑火”这一天文奇观进行推算 , 认为文王改正朔称王的时间应该是在他即位后的第四十三年 。
文王“享国五十年” , 即他在七年后去世 。
而《史记?周本记》又载:“九年 , 武王上祭于毕 。东观兵 , 至于盟津 。”
史家认为 , 如果说武王是在文王死后九年才开始着手准备伐商事宜 , 很说不过去 。从而推想 , 武王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 , 他在继位后并没有改年号 , 仍旧继用父亲的纪年 , 所以 , 这里说的“九年” , 其实是周文王死后的第三年 , 这样才比较合理 。
「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武王克殷事发生于文王死后第十三年 。
克殷后 , 武王又坐了多少年天下呢?
前面说了 , 《管子?小问》载:“武王伐殷 , 七年而崩 。”《礼记?文王世子》也载“武王七年而崩 。”即武王克殷后居天子位为七年;
但《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把武王克殷后居天子位的年数定为四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