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三 )


把姜子牙的籍贯错定在山东 , 应该跟《孟子?离娄上》记载的“太公辟纣 , 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记载的“太公望 , 东夷之士也”之类的说法有关 , 早早把姜子牙认定为东夷人了 。
《孟子》等书之所以把姜子牙说成东夷人 , 估计是跟姜子牙封国齐是东海之国有关 。
但姜子牙封国在东海 , 并不能意味着他的籍贯就在东海 。
例如周公封鲁 , 但周公的籍贯并不在鲁 。
另外 , 高诱注《吕氏春秋》说:“太公望 , 河内人也 。”《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说:“太公望 , 河内汲人 。”这些说法也不能成立 。
再说回来 , 姜子牙是吕国人 , 以吕为氏 。而先秦人的习惯是:男人称氏不称姓 , 女人称姓不称氏 。
所以 , 先秦、秦汉的典籍里对姜子牙常见的称谓是“吕望”、“吕尚” 。
不过 , “吕望”里面这个“望”字 , 并不是姜子牙的原名 , 而是周文王帮他起的 。
「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记?齐太公世家》交待得非常清楚:“周西伯猎 , 果遇太公於渭之阳 , 与语大说 , 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 , 周以兴’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号之曰‘太公望’ , 载与俱归 , 立为师 。”
即周文王出猎 , 与姜子牙相遇于渭水之阳 。一番交谈下来 , 周文王心情大为舒畅 , 感叹说 , 我先君太公在世的时候就说 , 必定会有圣人来辅佐周 , 周会因此兴旺发达 。你就是这个圣人了 , 我先君太公盼望你很久了 。
就这样 , 周文王把姜子牙尊称为“太公望” 。
人们除了从“太公望”这一尊称中组合出“姜太公”、“吕太公”的称呼 , 还组合出了“姜望”、“吕望”的称呼 , 让人啼笑皆非 。
另外 , 很多人认为 , 因为周武王崇尚姜子牙 , 以父礼事之 , 所以尊称为他“尚父” 。
但是 , 上面已经说了 , 上博简九《举治王天下?古公见太公望》中 , 古公亶父曾告诫文王:“子访之上(尚)父举词”、“得上父 , 载我天下;子失上父 , 遂(坠)我周室 。”
在古时候 , “上”、“尚”相通 。
即“尚父”并不是来源于周武王对姜子牙的尊称 , 它根本就是姜子牙的名或字 。
「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封神演义》里一口一句“姜尚” , 的确 , 在先秦 , “某父”中的“父”字经常会被省略 , 比如《左传?昭公十二年》里“禽父”、“夑父” , 其实是鲁公伯禽、晋侯夑 。
所以 , “姜尚父”简称为“姜尚” , 那是没有问题的 。
但依据先秦的人名、字的通例 , “子某”、“某父”都是字而不是名 , 像“禽父”、“夑父” , 都是字 , 所以 , “尚父”应该是姜子牙的字 。
称姜子牙为“师尚父” , 是古代有大师和少师 , 大师就是后来的太师 , 是最高的武官 , 掌管军队 。
姜子牙曾经是文王、武王时代掌管军队的大师 。
所以“师”是他的官职名 。
“师尚父”也因此被称“师望” 。
姜子牙的“子牙”是怎么来的呢?《孙子?用间》有提到:“周之兴也 , 吕牙在殷” 。
不难看出 , “吕牙”就是吕望 。
“吕牙”的说法 , 在先秦典籍中 , 也仅见于《孙子》 。
「周文王」姜子牙72岁遇周文王?别让《史记》等书给骗了,那时他才三十出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人因此认为 , 由于“牙”古音疑纽鱼部 , “望”古音明纽阳部 , 疑明准双声、鱼阳对转叠韵 , 即“牙”是由“望”音转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