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说健康】可以降低抑郁症风险,健康饮食


【小何说健康】可以降低抑郁症风险,健康饮食
文章图片
民以食为天 。 大量的研究表明 , 食物不仅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 , 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 健康饮食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也是2019年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 2020年1月发表的《2019年临床心理学热点回眸》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陈祉妍说 , 健康膳食与规律运动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 , 与运动一样 , 健康膳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
陈祉妍介绍说 , 早年的调查研究发现 , 健康的饮食结构 , 如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较少的红肉、加工食品摄入 , 可以保持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 后续基于观察研究的元分析证据表明 , 健康的饮食能降低抑郁症的风险 。
这其中 , 地中海饮食是多项研究中使用的健康饮食模式 。 这是一种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膳食模式 。
2018年的一篇基于前瞻性研究的元分析发现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坚持高质量的饮食结构与抑郁风险的降低相关 。
2020年的一篇综述研究显示 , 严格遵守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抑郁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 这一结果不仅在不同国家、年龄、性别的多种人群中得以验证 , 也有后续的干预研究的支撑 。
除抑郁外 , 研究者发现其他心理健康指标与健康饮食也存在着联系 , 比如睡眠问题、焦虑和心理弹性等 。
另一方面 , 部分心理问题会表现为饮食行为上的紊乱 。 心理疾病患者具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 他们更倾向于摄入更多的脂肪 , 更少的膳食纤维 , 并且有混乱的饮食节律 。 例如 , 重性抑郁障碍的症状之一为食欲发生明显变化 , 包括食欲的减退或增加 。
当前 , 此领域的研究开始关注饮食干预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 , 并出现整合性的研究支持 。 心理学家正在探索心理疾病的“食疗” , 希望用有益的膳食结构帮助人们维护身心健康 。 2019年、2020年两项综述研究也发现 , 饮食干预对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具有积极影响 。
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 目前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
健康饮食中富含多种有益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脂肪酸(如omega3)、矿物质(如锌、镁)、多酚和膳食纤维 , 这些成分可能对心理疾病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 。 除了增加有益营养物质的摄入 , 饮食干预还可能通过减少不健康食品(如精加工的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来维护心理健康 。 摄入不健康的食物 , 可能造成某些生理指标的恶化 , 进而加大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 。 例如 , 加工食品中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和添加剂可能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 , 从而更容易激活神经炎症通路 , 提升抑郁症风险 。不过 , 上述解释 , 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
陈祉妍表示 , 最新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老年人、产后抑郁症) , 考察营养补充、饮食结构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 , 中华美食闻名于世 , 且具有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 。 但是 , 当前对膳食特征(特别是中国地域特色的膳食结构)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还相对匮乏 , 这个领域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尝试亟待丰富 。
不过 , 可以肯定的是 , 对于普通大众 ,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益于预防各种心理或生理疾病;对于心理疾病患者 , 更需要提高对饮食干预的重视 。
延伸阅读
Q:疫情期间 , 我们该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A: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陈祉妍团队给出如下建议:
陈祉妍团队建议
Tips1:每天按时按点吃饭 , 规律饮食;
Tips2:减少加工食品、精加工的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软饮料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Tips3:坚持健康的饮食模式 。 国内推荐以猪肉、蔬菜、米饭的南方膳食 , 国际上推荐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地中海饮食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