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二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5、淳化饸饹
淳化饸饹又称淳化荞面饸饹 , 或简称荞面饸饹 。 饸饹:正确读音(hé.le) , 当地方言读作(huó.luo) 。 当地民谣:荞面饸络浇羊汤 , 油泼辣子分外香;吃在口中酿筋光 , 凉拌热吃美名扬 。 又云:荞面饸饹黑是黑 , 筋韧爽口待贵客
荞面饸饹是淳化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吃食 , 其中以淳化的官庄、胡家庙、卜家、润镇等乡镇尤为著名 。 婚嫁丧葬、节日祝贺、来客招待 , 常以吃饸饹为习俗 。 荞面饸饹不但鲜香可口 , 为饭菜主食之上品 , 而且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肠胃疾病亦具有食疗功效 , 故而深受人们欢迎 。 其渊源发展历史悠久 , 做工十分讲独特而究 。 尤其是压饸饹和调制臊子汤的工艺 , 实属北方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之作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6.合阳踅面
踅面好 , 好踅面 。 到了合阳吃踅面 。 你一碗 , 我一碗 , 吃到肚子真真馅……街头巷尾《踅面香香》的童谣时时在耳边响起 。 吃踅面时大油必不可少 , 荞面调上大油 , 才软和好吃 。 外地人一是嫌荞面看起来黑 , 其貌不扬;二是怕不熟;三是对红油辣椒望而生畏 , 但若吃上一碗 , 便觉味美可口 , 咬到嘴里筋 , 吃到肚里香 , 方知合阳人为什么对踅面感情极深 。 合阳人不分男女老少 , 都喜食踅面 , 上会赶集 , 少不了两碗踅面 , 一个个吃得满嘴红油 , 即使是穿着入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丝毫不觉难为情 , 反而却觉得这才吃出味儿来了 。 逢到过春节 , 许多家都是专门订做几十斤 , 准备好红油辣椒 , 以便招待亲朋好友;碰到接待外地来客 , 踅面更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
制作好的踅面好比方便面 。 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 , 捞出 , 放进碗里 , 加少许粉鱼 , 调盐、醋、葱花、花椒面 , 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即成 。 粉鱼讲究用绿豆粉制作 , 这是最好的 。 用小麦面、玉米面也行 。 但通常多用红薯面制作粉鱼 。 合阳盛产优质红薯 , 干甜适口 , 制作粉鱼也不错 。 合阳人吃踅面 , 喜欢多放辣椒油和猪油 , 这样 , 吃起来 , 又绵 , 又润 , 又辣 , 香味浓烈 , 颇觉过瘾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7.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历史悠久 , 尤其以岐山臊子面最为出名 , 臊子面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 , 鸡蛋等 , 做法简单 。 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 。 对于陕西人来说 , 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 , 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 , 既好看又好吃 。
岐山的臊子面历史悠久 , 起源于商周 , 清代已经很驰名 。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应该具有“面白薄筋光 , 油汪酸辣香”的特点 。 面条细长 , 厚薄均匀 , 臊子鲜香 , 红油浮面 , 汤味酸辣 , 筋韧爽口 , 老幼皆宜 。 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 , 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 。
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 , 品种多达数十种 , 以面:薄、筋、光 , 汤:煎、稀、汪 , 味道:酸、辣、香为特色 , 吃口柔韧滑爽 , 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 。 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 , 厚薄均匀 , 臊子鲜香 , 面汤油光红润 , 味鲜香浑厚而不腻 。 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 , 以酸辣著称 。 岐山面要求宽汤 , 即汤多面少 , 并突出酸辣味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8.杨凌蘸水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