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一个味道 , 一个故事 。 一碗面 , 藏着一座城的精魂 。 关中这个神奇的地方 , 每一个县里都有自己对面食唯一的理解 , 春小麦、冬小麦 , 做出的面条都不一样 。 ”外人看来简单的面条 , 在关中人眼里 , 却是一辈子的学问 。 和面、揉面、饧面 , 样样都是技术活 。 “水多一点就不行 , 差这一点 , 就不一样了 。 ”不是简单地把面揉光、擀平 。 而是用腕力把面团向前推 , 反复的推送之间 , 是生活赋予的力道 , 更是时间修炼的手感 。
陕西十大怪中说道“面条宽的像裤带” 。 这其中的宽面条指的就是陕西的地方特色美食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1.biangbiang面 。
biangbiang面味道香滑浓美 , 名震关中 。 是陕西平日生活中的必须食物 。 很多人喜欢吃这biangbiang面 , 但是很少有人会写“biangbiang”这两个字 。 现在有几种口诀告诉大家biangbiang面怎么写 。
biangbiang面口诀:一点飞上天 , 黄河两头弯 , 八字大张口 , 言字网进走 , 左一纽 , 右一纽 , 东一长 , 西一长 , 中间加个马大王 , 月字边 , 心字底 , 挂个钩担挂麻糖 , 坐个车车逛咸阳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2 , 礼泉烙面
在古城咸阳说起关中面食 , 每人都会历数一大串 。 而提起礼泉烙面 , 许多人只闻其名 , 未曾浅尝;更有甚者 , 对烙面为何物却闻所未闻 , 茫然不晓 。 然而此面在礼泉县却是大红大紫 , 无人不知 , 无人不吃 , 亦无人不爱吃 , 风头之盛甚至影响到了相邻的乾县和永寿县 。
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 , 是陕西关中地区特色面食 。 可加汤食用 , 亦可干吃 。 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iao , 一声)” , 即将面盛在碗中 , 反复用开水浇之 。 然后调上佐料 , 即可食用 , 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 , 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 , 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 。 因此礼泉烙面被称为最早的方便面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3.彬县御面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面食 。御面 , 又称玉面、淤面 , 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 。 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 , 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 , 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 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 。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 , 慈禧逃到西安时 , 特地点了邠州淤面 。 虽经3000多年的演变 , 淤面仍是上述姜女的四道工序 , 就是洗淤面、炼淤面、蒸淤面、切淤面 。 后来又加了压淤面 , 即将蒸熟的淤面压制成餄络而成 。
忆心未至@关中面食文化
本文插图
4.乾县驴蹄子面
驴蹄子是乾县一种非常出名的汉族面食小吃 , 老碗拌着千年流传下来的面食 , 爽滑立朗 , 吃过顶食耐饥 。 一碗下肚 , 一股豪气由然而生 , 秦人的剽悍在削筋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 有的人也把他叫拨刀 , 乾州人俗称驴蹄子是也 。 驴蹄子的做法是 , 先将面粉和好 , 用盐水和面 , 劲道十足 , 面团稍微偏硬 , 将醒好的面团擀成一寸多宽一尺多长半公分厚的面片 。 汤锅烧滚 , 切面墩子架与锅上 , 面片四五张一摞码于墩上 。 手起刀落 , 切成半公分宽的面条 , 切一刀往汤锅里拨一下 。 汤开两滚下青菜出锅捞于碗中 。 削筋面再煮不烂 , 放在碗里白色的面晶莹剔透如玉石一般 , 每每看到碗里的面条 , 就让我想起了乾陵脚下的台阶 , 每一条面条如同那玉石台阶一般迷人 。 先放辣面再搁盐用煎油一泼 , 顿时油泼辣子的香味就窜了出来 。 然后加臊子 , 臊子一般是三样 , 拦好的肉臊子是一种 , 洋柿子豆腐算一个 , 在有一样就是炒韭菜 。 根据自己的口味调酱油香醋 。 吃到嘴里面筋可口 , 油泼辣子的香混和着炒韭菜肉臊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