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经济学:报复性消费没有,消费者行为变化藏商机
3月16日 ,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2月中国经济主要数据 。 其中规模及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 ,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 而CPI同比增长5.3% 。1-2月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大幅下跌 , 其实并不意外 。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 , 中国各地迅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 , 使得大多数行业处于暂时性停摆状态 。 在重大疫情面前 , 能够保障14亿人基本生活 , 守住这样的成绩 , 已是难能可贵 。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控制 , 多省市病例清零 , 风险转为防范外来输入 , 国内形势逐渐明朗化 。 各地有计划地推动复工 , 各行各业进入到复苏轨道 。 一些人更是乐观地认为 , 中国经济将在报复性消费的带动下迅速反弹 。
报复性消费掀狂潮?不 ,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这种乐观的看法并非没有根据 , 因为疫情只是按下了中国经济的暂停键 , 并没对它形成严重破坏 ,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完好 。 只要假以时日 , 那只无形的手就会指挥市场重新回归秩序和繁荣 。只是他们忽略了 , 疫情虽然没伤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 但对企业和消费者群体造成了巨大冲击 。 不排除少数经济能力较强的群体 , 会在疫情解禁后进行报复性消费 。 但整体而言 , 报复性消费狂潮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遏制或者说不利于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因素包括:1、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下降 , 减少了消费需求 。 今年2月以来 , 企业降薪、裁员的新闻已经见怪不怪 , 甚至连一些行业巨头都动作频频 。 二手车、汽车、旅游、航空等多个行业 , 都爆出了行业领导企业降薪、裁员的消息 。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 今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 同比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 , 继去年后再创新高 。 这种影响也蔓延到了招聘市场 , 今年应届生招聘岗位同比下降了4成多 , 2020应届大学生平均期望薪资环比下降4.9% 。2、误读用户心理 , 或高估了用户需求 。 确实有不少人发朋友圈说 , 等能出门了一定要先去哪哪大吃一次 , 或者去什么地方玩 。 但事实上 , 他们很多人可能平时就会定期去那个饭店吃上一两次 。 这并不能算是报复性消费 , 而更像是恢复性消费 。 二者看起来相似 , 但性质并不相同 , 前者能带来同比的业务增量 , 后者只能实现环比疫期的增长 。 举个有点偏的例子 , 前段时间民政局内离婚排队上了热门 , 有人戏称是疫情带来的第一次报复性“消费” 。 其实更多是民政局放假期内的业务积压 , 并不能证明疫情导致中国人的离婚率提高 。3、商业场所的接待能力下降 , 尚不足承载消费狂潮 。 多方面因素导致商业接待能力下降:a、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服务企业复工率较低 , 仍有很多企业尚未开门 。 b、从疫情爆发到现在3个多月 , 房租、工资等固定开支已经压垮了一部分中小企业 , 减少了接待能力 。 c、各行各业加强商业市场防控 , 要求商家按人均最小物理空间接待消费者 , 以降低风险 。 以餐饮业为例 , 很多地方就要求一桌仅限一位顾客用餐 , 这意味着其接待能力下降原来的一半以下 。 也就是说 , 即使存在报复性消费行为 , 目前的商业接待能力也无法实现 。最关键的是 ,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 在整体收入下降、预期不甚乐观的情况下 , 大多数人会谨慎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 , 选择为未来多存储资金 , 而不是报复性消费 。 即便有所谓报复性消费(少数消费者群体) , 也是一波非常短暂的行情 , 限于接待能力下降 , 其规模甚至可能还不如平时周末的消费峰值 。商业零售和消费市场的复苏 , 一方面严重依赖于疫情防治的进度和效果 , 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愿意的回升 , 这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
面对现实: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成本上涨尽管国内疫情接近尾声 , 但全球疫情开始大蔓延 , 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重 , 全面复工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 加上全球经济日益紧密 , 很多产业的供应链跨越多国 , 即便能够全面复工 , 可能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产能产量水平 , 因此很多行业都会出现供给下降的现象 。通常来说 , 供给下降将引起商品(包括服务 , 下同)价格上涨 。 像今年智能手机行业的零售价格普遍大幅上调(我个人有限的观察 , 差不多上调一千元 , 幅度在20%左右) , 连小米10都跳到3999元起 。 各大厂商基本都将原因归结为 , 供应链产能不足引发的成本上升 。众所周知 , 商品价格并不是供给单方面所决定 , 还得看需求面变化的作用 。 由于供需力量各有不同 , 在疫情面前 , 不同的商品价格表现也并不相同 。 按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大小 , 经济学把商品分为两大类:必需品和奢侈品 。 前者是消费者在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商品 , 比如食品、日用品、水电等;后者则则正好相反 , 主要用于改善生活质量或实现自我满足 , 比如豪车、豪宅、旅游等 , 包括我们日常提到珠宝、名牌服饰、名片箱包等“奢侈品” 。对于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而言:由于需求缺乏弹性 , 消费者对它们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 几乎保持不变 , 但供给下降出现了不足情况 。 疫情之前的供需均衡被打破 , 较多的资金追逐较少的商品 , 于是出现价格上涨 。 今年1-2月 , 国内零售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同比上涨0.6% , 鲜菜上涨13.8% , 猪肉上涨125.6% , 这也是期间CPI同比增长5.3%的主要原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智能手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 众多国产手机厂商 , 敢于借供应链产能不足而逆势调价 , 将增加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 就是拿捏准了换机用户的刚需心理 。好在 , 高价位给厂商带来了较高的回报率 , 会激励厂商扩大产能 , 吸引更多厂商进入市场 , 从而增加供给 , 最终供需将回落一个较低价格的均衡点 。 如果疫情期间大家经常买菜的话 , 就会发现当下的猪肉价格有了小幅的回调 , 各大平台配送费也悄悄下降了一元钱左右 。 更明显的例子是口罩 , 与之前相比 , 现在不但价格便宜不少 , 而且也更容易买到 。 同理 , 甚至可以预言 , 智能手机很可能在年底迎来了小幅的降价潮 , 原因是供应链产能全面提高 。而对于奢侈品(指经济学上的非必需品 , 下同)来说 , 情况却大为不同 。 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下降 , 加上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 , 很多人开始有意识地节约开支 , 改变了原来的消费行为 。 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双重影响 , 人们开始选择少买或不买奢侈品 , 转向价格较低、更具性价比的商品 。 售价较高、实际效用较低的奢侈品首当其冲 , 将面临着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局面 , 降价促销在所难免 。 如果无法采取降低成本、重新定位等手段与其他对手竞争 , 那么不少奢侈品厂商将提前迎接冬天 。通俗地说 , 短期内大部分便宜的商品价格会出现上涨 , 而一些原来卖得比较贵的商品则可能降价 。 摆在大多数人面前的现实问题是 , 如何在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应对生活成本上涨 。 对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的群体 , 这个问题压力更大 。复工经济学:报复性消费没有,消费者行为变化藏商机。
推荐阅读
- 北京▲北京:娱乐场所、网吧等仍暂缓复工
- 「复工复产」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直击广西重大项目建设一线
- 『河北』河北:激活产业链上下游 奏响京津冀复工“协同曲”
- 复工■石泉县信用村镇建设推进会在石泉农商银行成功召开
- #图释世界#温州一高速上两货车追尾 车头变形司机被卡 复工复产务必控制车速
- 【中国新闻网】武汉复工体检热 检查结果当天可查
- 山东省委政法委:护航复工复产|开学季 警察蜀黍为学子们护航
- 『产业链』工信部: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成效 积极稳固产业链与供应链
- 「钟南山」钟南山答澎湃:少数、个别病例不应妨碍复工复产
- 『复工』江苏: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