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性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的内在需要格局 , 它是人类的行为动机 , 是我们探索人类行为特征和人类行为规律的出发点 。 外部强力可以扭曲人的内在需要格局的表现形式 , 但无法消除人的内在需要格局本身 。 为了全面、准确地认识人性 , 就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人的内在需要格局 。 本文摘编自朱奇、朱一鸣、张英所著《思维方法高级教程》)一、概述《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的需要交替假说认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区别可进一步参阅《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八章) , 人的基本内在需要包括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类 , 其中 , 自然需要又包括两种 , 社会需要又包括三种 。 现实人的基本需要是作为自然人的需要和人作为社会人的需要的统一 。人作为自然人的需要完全是生物性和个体性的 。 这种自然需要是人的生物本能 , 具有与许多其他动物类似的特征;并且这种自然需要都不以其他人群的存在为必要条件 , 这也与许多其他动物类似 。人作为社会人的需要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类型的需要 , 我们也把这种需要称作社会关系需要 。 显然 , 一个人的社会人需要的存在和满足以人组成社会群体为必要条件 。人类的自然需要和社会关系需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五种基本需要 。 其中人的自然需要可分为感觉器官的生理需要和满足好奇的心理需要这两种 。 人的社会关系需要可分为人与人之间依附关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自由关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需要这三种 。人类同时存在这五种基本需要 , 它们共同构成人的基本内在需要格局 。 不同人的五种基本需要的强度可以是不同的 ,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五种基本需要的强度也可以是变化的 。人类五种基本需要中的每一种基本需要 , 又可以进一步依次细分为具体表现基本需要的第一层级、第二层级等各个层级的延伸需要 。 这样一来 , 人类五种基本需要就可以被描绘成五棵并列的逻辑树 。 不同人的同一个基本需要可以有不同强度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延伸需要 ,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同一个基本需要也可以有不同强度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延伸需要 。二、自然需要(一)生理器官的自然需要人作为自然人的第一种基本需要是通过感觉器官的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来衡量的各个器官的生理需要 。 这种需要的第一层级的延伸需要包括对衣、食、住、行、性等的需要 。在现代条件下 , 科学技术延伸和加强了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知能力 , 感觉器官无法直接感知或者无法准确感知的食品营养性、食品安全性、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房屋建筑装修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有毒有害性等 , 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测量出来 , 它们也是人类基本生理需要的重要内容 。 严格地讲 , 人类基本生理需要的第一层级的延伸需要应该表述为安全可靠的衣、食、住、行、性 , 它也随着科学检测标准和生产标准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满足生理需要的衣、食、住、行、性等手段基本上都具有物质性特点 , 人类生理需要有时也被称作物欲 。 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出来的一系列物欲至上的知识和价值观也被称作物欲主义文化(对物欲主义的更多描述参阅本章第四节) 。(二)满足好奇心的心理性自然需要人作为自然人的第二种基本需要是满足好奇心的需要 , 是指人类渴望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需要 。 这种需要的第一层级的延伸需要包括自然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和人类社会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 。 其中人类社会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又可以细粉为政治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经济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社会组织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社会文化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 。 例如 , 一些人发现了新的自然规律或者发明了新机器 , 就是一种为了满足在自然领域探索和创新需要的结果 。 一些人希望建立一种以前未曾有过的市长选举制度 , 就是一种政治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一些人希望设计一套全新的产品营销方案 , 就是一种经济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一些人希望搞出一套住宅小区业主监督物业公司的新办法 , 就是一种社会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一些人想搞出新的社会理论、新的艺术作品 , 就是社会文化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需要 。好奇心的需要使人具有“喜新厌旧”的特征 。 好奇心与感官需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心理需要 , 后者是生理需要;好奇心与感官需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人作为自然人即生物体的本能需要 , 都具有个体性质 , 都不以其他人群的存在为必要条件 。在满足好奇心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出来的一系列创新至上的知识和价值观被称作科技主义文化(对科技主义的更多描述参阅本章第四节) 。三、社会关系需要(一)依附性社会关系需要人作为社会人 , 作为相互发生关系和联系的群体 , 第一种基本社会关系需要是相互依附和群体化的需要 , 它是指对他人依赖、服从、佩服、尊重的需要以及被他人依赖、服从、佩服、尊重的需要 。 这种需要的第一层级的延伸需要包括政治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经济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社会组织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社会文化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 。 例如 , 政治家希望领导大家并且大家也希望有政治家来领导 , 就是一种政治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企业家管理员工并且员工也愿意被企业家管理 , 就是一种经济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一个家庭中的爷爷需要儿孙尊重并且儿孙也愿意尊重爷爷 , 就是一种社会组织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一些人自称精英而称另一些人为老百姓 , 并且被称为老百姓的这些人也愿意称前者为精英、称自己为老百姓 , 就是一种社会文化领域的相互依附的需要 。从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宏观角度看 , 人们经常借助制度办法将依附需要相对固定地表现为上下等级的区分 。 人们的依附需要可以表现为上下等级关系 , 但不是所有的等级关系都体现了人们的依附需要 。 我们判断等级制度正当性的基本标准 , 即判断等级制度是不是真的根据共同体的依附需要而建立的 , 关键是看上下等级之间的依附需要是否具有双向性:高等级需要低等级的依赖、服从、佩服、尊重 , 低等级也需要把高等级作为依赖、服从、佩服、尊重的对象 。 如果具有双向性 , 这个等级制度就是正当的 , 如早期的人类社会那样 。 如果不具有双向性 , 这个等级制度就一定是少数人用奸诈和武力勉强建立起来和勉强维持下去的 , 就是需要变革的等级制度 。 此时 , 位于下级的人对位于上级的人只是被迫服从 , 而没有发自内心的佩服和尊重 。 为了维持这样的等级制度 , 那少数人就为不同等级的人设计了不同的代表佩服和尊重的外在符号 , 如权力分配、财富多寡、知名度大小等 , 并且设计了一套始终对高等级有利的分配外在符号的游戏规则 。 这样的等级制度将依附需要中的服从极端化、唯一化 , 扭曲了人们真实的依附需要 , 即使仅仅从满足依附需要的角度看 , 也不会给包括高等级在内的所有等级的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 并且 , 这样的等级制度与其他它几种人类基本需要很难兼容 。在满足依附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出来的一系列依附至上的知识和价值观被称作封建主义文化 。 封建主义文化一般主张用制度办法将依附需要固化为上下等级(对封建主义的更多描述参阅本章第四节) 。(二)平等性社会关系需要人作为社会人 , 作为相互发生关系和联系的群体 , 第二种基本社会关系需要是想要与他人完全一样的需要 , 即平等的需要 。 这种需要的第一层级的延伸需要包括政治领域的平等需要、经济领域的平等需要、社会组织领域的平等需要、社会文化领域的平等需要 。 例如 , 一个人想拥有与另一个人相同的选举市长的投票权和当人民代表的被选举权 , 就是一种政治领域的平等需要;一个人想得到与另一个人相同水平的工资待遇 , 就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平等需要;一个家庭中的儿子想同父亲一样能自己决定如何消磨周末的时光 , 就是一种社会组织领域的平等需要;一个人称你为公民并且也想让你称他为公民 , 就是一种社会文化领域的平等需要 。平等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依附关系 , 如果你尊重对方的同时也需要对方的尊重 , 就表明你有平等需要 。 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 , 同一个等级、同一个层次的人群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交往、相互归属的需要 , 其实就是平等需要的延伸需要 。 例如 , 不管是在富人的俱乐部 , 还是在穷人的大茶馆 , 其间的平等交往都是最大特征 。 另外 , 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 , 不同等级的人群渴望跨越等级的需要 , 其实就是与想另一个等级的人平等的需要 , 也可以看作是平等需要的延伸需要 。 例如 , 平素威严的老板与拘谨的下属一起在足球场上大呼小叫 , 不仅下属得到了一种跨越等级的平等需要的满足 , 老板也同样有一种跨越等级的平等带来的美妙感觉 。在满足平等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出来的一系列平等至上的知识和价值观被称作社会主义文化 。 追求平等至上的群体并没有完全无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 但是他们渴望在一切社会公共领域消除这种差别(对社会主义的更多描述参阅本章第四节) 。(三)自由性社会关系需要人作为社会人 , 作为相互发生关系和联系的群体 , 第三种基本社会关系需要是自由的需要 , 这是一种和依附需要相反并减弱人与人之间依附关系的需要 , 是一种不想与其他人发生密切联系的需要 , 是一种想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的需要 , 是一种由自己来决定做与不做的需要 , 自由需要通常都是相对于有形的或无形的限制性、约束性条件而言的 。 这种基本需要的第一层级的延伸需要包括政治领域的自由需要、经济领域的自由需要、社会领域的自由需要、文化领域的自由需要 。 例如 , 可以组建一个政党 , 也可以不去组建政党 , 就是一种政治领域的自由需要;交易者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产品的价格 , 就是一种经济领域的自由需要;一个人不想屈从于家族的要求而结婚 , 就是一种社会领域的自由需要;一个人希望能无限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 , 就是一种文化领域的自由需要 。在满足自由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出来的一系列自由至上的知识和价值观被称作资本主义文化 。 追求自由至上的群体并没有完全无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 但是他们愿意将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部简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资本关系 , 在等价交换的依附关系以外人们是完全自由的(对资本主义的更多描述参阅本章第四节) 。四、社会关系需要比自然需要更复杂人类的三种基本社会关系需要都属于心理需要 , 与人类的自然需要中的好奇心的心理需要相比 , 前者是在人类群体性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心理需要 , 可以称作社会心理需要;后者则是本能性更强的人类单体性心理需要 , 可以称作自然心理需要 。显然 , 与人类的自然需要相比 , 人类的社会关系需要是复杂和矛盾的 , 它既有密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依附需要、平等需要 , 也同时具有想远离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自由需要 。 动态地度量各种需要的强度 , 是我们满足复杂的人类需要的前提 , 尤其是如果我们想用制度办法将人们的需要规则化和稳定化 , 就必须在人们的自由需要和其他社会关系需要之间拿捏好分寸 , 给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留下空间 , 还必须注意满足需要的具体形式的兼容性和动态性(参阅本章第四节) 。我们都知道 , 到了物质相对丰裕的现代社会 , 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之间 , 人们能感受到的最大愉快往往是心理愉快 , 人们能感受到的最大痛苦往往也是心理痛苦 。 并且不在少数的人经常抱怨 , 愉快的心情似乎总是那么短暂 , 而遗憾甚至痛苦则如影随形 。 更让人沮丧的是 , 我们至今也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良情绪 。 在这个问题上 , 我们都变成了宿命论者 , 我们只好请求上帝、真主、佛为我们解脱困境 。现在我们知道了 , 我们的痛苦有时来源于我们未能达到我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 , 有时则来源于目标本身 , 来源于我们不知道怎样根据内在需要为自己设立恰当的目标 。 目标搞错了 , 前面提到的那种人生最大的浪费就出现了 。我们再往前推演一步 , 如果我们都不了解什么是我们的内在需要以及这个内在需要是如何变化的 , 我们就根本谈不上根据内在需要为自己设立恰当的目标 。我们继续往前推演 , 由于我们都具有五种很难同时被完全满足的基本需要 , 尤其是我们作为社会群体化的一员居然同时具有三种相互矛盾、相互排斥并且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需要 , 根据这种内在需要来设计目标当然也就很具有挑战性了 。 我们可能做不到目标与内在需要的完全吻合 , 但我们的目标要尽可能贴近内在需要 。五、人们对内在需要的认识和对目标管理的认识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人类最早产生显意识认识的是作为自然人的基本生理需要 , 然后是对满足好奇心的心理需要的认识 。 至于对上面提及的三种社会关系需要的认识则要晚得多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无论是理论性总结 , 还是常识性观念 , 多数人对人类五种内在需要至今都还停留在碎片化认识的阶段 。 这种碎片化认识会导致人们将某一种内在需要当成全部内在需要 , 进而诱导极端化、片面化的人类行为 。例如 , 我们过去曾经误把生理需要当作人类几乎全部的需要 , 我们拼命追求物质享受 , 甚至形成了物欲至上的物欲主义文化 , 但在短暂的感官愉悦之后 , 我们就又陷入空虚甚至痛苦 。 那时我们不知道 , 一定量以上的物质已经不能继续带来生理需要的满足感 。后来一些智慧人士开始从观念层次意识到一定量以上的物质只是在充当人们的某种社会关系需要的符号 。 当然 , 那时他们还没有从观念层次的高度认识到社会关系需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刚才已经被清晰界定的三种类型 。 他们仅仅意识到物质还是满足人们的社会等级关系需要的符号 。 于是 ,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 许多人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和争取做人上人就是自己全部的内在需要 , 物欲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一直是这一时期内的主流文化 。 只是到了近现代 , 一部分人才开始意识到 , 奢华的物质和人上人的感觉依然不能让他们摆脱空虚和痛苦 。 滑稽的是 , 更多的人此时还以为自己痛苦的根源是尚未争取到那种奢华的物质和人上人的感觉 。 后来对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也都存在类似的碎片化特征 。 这与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关 , 也与作为认识工具的抽象思维方法有关 。《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的需要交替假说开始尝试以科学具象思维方法为基础 , 系统化、格局化、动态化地认识人类的五种内在需要 。 需要交替假说告诉我们 , 人类有五种同时存在的基本需要 , 每种需要的强弱是不同的 , 每种需要的强弱还是变化的 , 在某个时点度量的五种基本需要的强弱程度被称作在这个时点的基本需要格局 。 人类的幸福就来源于在较多的时点上的基本需要格局都被较好地满足着 。 显然 , 基本需要格局的满足与某种单项基本需要的满足不能等同 。 例如 , 某一项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很高 , 而其他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很低是一种基本需要格局的满足情况;五项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都属于中等偏上是另一种基本需要格局的满足情况 。 后一种情况就比前一种情况更能带来幸福感和稳定感 , 除非你是某种程度的偏执狂 。现在我们知道了 , 人类解除痛苦的根本途径就是随时度量五种基本需要的程度 , 并随时寻找与需要程度相适应的满足方式 , 这需要从社会共同体的制度系统和个人的观念认知这两个层面的努力 。我们先从微观个体角度进行社会关系需要分析 。 例如 , 大家都知道 , 拍马屁也是有门道的 , 经常被人们贬称的“看上级脸色行事” , 其实就是一些人在“随时度量上级的五种基本需要 , 尤其是三种社会关系需要的程度 , 并寻找与需要格局相适应的满足方式” 。 你的上级有时被他人所依附的需要很强 , 这时你要多说好听话、要乖巧;你的上级有时依附于他人的需要很强 , 这时你要表现出有主见、有判断能力、有行为能力;你的上级有时自由需要很强 , 这时你要为他留足够空间或为他放飞心情创造条件;你的上级有时平等需要又较强 , 这时你要敢于和他顶嘴或讨价还价 。 如果你不会像这样随机应变 , 就难免“拍马屁拍到马蹄上” 。 善于拍马屁的人还有一个强项 , 那就是面对上级依附需要程度、自由需要程度、平等需要程度的不同组合 , 他总能找到让各项看似矛盾的需要都得到最大化满足的微妙方式 。 例如 , 你的上司有时还会出现依附需要、平等需要、自由需要都较强的奇怪格局 , 这时你最好陪上司游戏 , 游戏时你既要有想赢的劲头 , 又不能真赢 , 还要当场娇嗔地抱怨上司欺负你 。 当然了 , 我们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各种心理需要的强度都很大的状态 , 人们把这种心理状态描述为“纠结” , 我们也要经常琢磨自己给自己拍马屁的方法 。其实 , 不光对个人拍马屁如此 , 从宏观角度看 , 治理现代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 无非是要用制度化的方法拍好全体国民的马屁 , 让国民各项需求的各种程度的组合都得到最大化满足 。 社会矛盾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度量好全体国民的基本需要格局以及存在满足国民基本需要格局的制度性障碍 。总之 , 人类的自然需要可以概括为生理需要和探索创新需要两个变量;人类的社会需要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依附三个变量 。现实的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 , 现实的人同时具有生理、探索创新、依附、自由、平等这五种基本需要 。 不同的人这五种需要的强弱不同 ,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点这五种需要的强弱不同 ,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个体构成的社会共同体这五种需要的强弱也各不相同 。 但一般而言 , 这五个变量是同时存在和互动的 。 互动的规律性极其复杂 , 单纯的抽象思维方法根本无法描述这种复杂的互动规律 , 它往往将其简单化和片段化(更多描述可参阅《思维方法高级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