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性是人的属性

“连林人不觉 , 独树众乃奇” 。 此陶公之诗句 , 形容自己的诗文再适当不过 , 中国的诗文总是由平淡而绚烂 , 然后绚烂而平淡的格式中反复地轮回 , 先是平常如《诗经》中的那些明白如话的诗章 , 按钱穆的说法 , 今天的中国人读它(对于大陆与台港来说可能得繁体与简体的转换) , 其实一点不困难 , 象“关关睢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连七八岁的童子读它亦能知道是啥回事 , 而西方的一些国家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字比如英国 , 今天的英国人读莎剧 , 那些古老的英文还得翻译才能读懂 。明白如话 , 清新自然的风格如出水芙蓉 , 读来让人没有迟涩凝滞的感觉 。 这些原初风格的诗章被后来辞藻华丽的赋诗取代 , 在屈原的楚辞中的华丽堆叠还不是很严重 , 后来的就不堪入目了 , 但总有自然清新的风格出现 , 建安风骨算是一种回归 , 在陶潜时更是如此 , 仿佛诸多诗家者流看重词藻的堆叠 , 如连林一片 , 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 而陶公诗文远离此一片连林 , 悠然于南山一处 , 独立高标 。 这其实是陶公对诗文原初意义的理解 , 诗文是作什么的 , 不是粉饰太平 , 不是取悦于官场庙堂 , 而是言志言心 , 散发自己的灵魂底蕴 , 展示人原本来的存在 , 他在作诗 , 他在吟唱 , 其实他找到他在这个天地间的感觉 , 所以他的用词 , 并不必过度的华丽词藻堆叠 , 有时华丽古奥的词藻十分让人累人 , 所以陶公读书好之不求甚解 , 一切与清新自然风格相左的字与词越过而不理睬 , 因为他知道他自己不会用上那些累人的东西 。 确实 , 远古的人作诗 , 只是天然的抒发自己的心境与情感 , 他们吟唱着 , 他们开心着 , 忘记与自然与氏族间斗争时的烦忧 , 获得放松与心灵的安逸 , 尤其是与性与对偶相关的作品 , 情爱的作品 , 让人快乐无比 , 当然还有田园的景观诗章 , 尤其是田园的诗章 , 为陶公所钟爱 , 成就一大杰出的田园诗人 。 原初性的洗涤人类长大后带来的纷繁 , 驳杂 , 一团乌黑的心理 , 回到那个原本状态 , 不仅是心理回归 , 连诗文的技法 , 更倾向本来的意味 , 不过太多的粉饰 , 朴质无华 , 纯真的心理与清新无邪的文字是相合拍的 , 或者是和谐的 , 或者是团结统一的 。“采菊东蓠下 , 悠然见南山 。 ”再简单不过的诗句 , 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 , 却会成为千古的句子 , 这只是出自陶潜之手 , 而非其它诗家之手 , 这就是连林与独树的区别 , 但并不是每个人 , 甚至草根人能够写出的 , 因为作此妙句 , 得有相当的心灵底蕴方可为之 , 而且陶公的心境 , 抛弃世俗累人官场时的心境 , 十分的怡然 , 是逃出世俗牢笼后的心理放松 , 当然这还不够 , 还得借助酒的作用 , 完全的沉醉在一个美妙的心理境界中 , 这个壶中日月长的世界中 , 能够获得真如的感觉 , 这样方能写出天然美妙的诗章来 , 这种思无邪的心态下的感觉 , 并不是世俗的人常常有之 , 常能得到之 , 有时得与天相契合 , 灵感的来袭 , 有时确实借助酒精的帮助 , 陶公好酒 , 一个彻头彻脑的鬼 , 借助酒的力量让他与人世更加的远离 , 与连林更加的远离 , 所以他虽然结庐在人境 , 心早已离开 , 沉入他的秦人村 , 桃源胜境 。 以此心境作诗 , 能不天然无邪 , 能不怡然自乐 , 能不如羲皇上人 , 北窗与南窗的快哉斯风 , 总能吹入其胸襟与怀抱 。以酒为名作的诗在陶潜诗篇中不在少数 , 可以说是相当的美妙 , 这其实亦是酒的魔力附着在一个伟大的诗人身上 , 他的诗 , 确实是由酒泡着的 , 这个酒 , 恐怕还是以菊花为佐料 , 当你品时还有淡淡的菊香的感觉 , 人淡如菊 , 诗的风格如菊但不淡如水 , 而是如酒一般的浓郁 , 有无穷的至味 , 当你品它的那个感觉 , 也只能是此中有真意 , 欲辩已忘言--这样你实际陷入南禅的意味中 , 心理中能够获得无上的妙旨 。陶公年轻时并非没有猛气 , 只是当他真正体悟人生时 , 如同佛子 , 抛弃红尘世界般抛弃官场 , 回到自己的田园 , 不仅仅是自然的田园 , 亦是心灵的田园 , 他种豆南山 , 那只是解决他低限度的生理需求 , 而他致力于诗意的田园 , 却是修炼自己的心灵境界 , 南山寄空琴 , 他有时会觉得词句累人 , 何况华丽的词藻呢 。 所以有时他的最妙的东西 , 还不是诗 , 还是空琴的无声无言 , 那里面亦有他心灵更多的寄托 , 禅宗此时而没有出现在中原 , 但竹林七贤的作派 , 还有陶五柳的行事风格 , 已经有禅的意味了 , 只不过是天然的感觉罢了 。陶潜的时代 , 不是平和时代的中原 , 政局的不安让他更加觉得应当回到的不仅仅与官场远离的田园 , 而且还得进入与人境相远离的世界 , 如是陶潜在他的《桃花源记》中表达这种想法 , 这个想法确实类似西方的乌托邦 , 在桃花源的世界里 , 是一个秦时避战争的一群古人们找到一个另一天地的世界 , 这个世界与人世完全不同 , 虽然沿着桃溪能够找到它的入口 , 却是一次性的 , 从此永远地不再与人间相关联 , 但这个世界的情形已经流传到人间 , 为更多想远离连林的人们所向往 。 文章中的描绘其实大家十分的熟悉 , 我就不花笔墨 , 但我们理解这个桃源境界不能单纯理解是一个秦人们避难的地方 , 而应当是陶潜给古代中原的文人 , 寻找一个心理的安乐图 , 果然他的诗章的影响 , 已经是任何诗人无法比拟 , 恐怕后世诗人画家 , 还有其它艺术家 , 都会坠入陶潜造的境界中去 , 或多或少地坠入 。 王维会坠入 , 李杜会坠入 , 宋代倚声家会坠入 , 元散曲家会坠入 , 往后的更多 , 不仅其境界会坠入 , 连他自然清新 ,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语言风格 , 同样会影响后世杰出者 , 仿佛前世后身 , 就是陶公不断地再世或轮回 。陶潜的诗章是在心灵自由性的状态下发生的 , 归去来啊 , 陶夫子唱道 , 其实干尘事俗事虽然能糊口 , 却没有自由的心境可言 , 对于诗文创造是没有益处的 , 所以他的心灵田园与家乡的田园将荒芜 , 得挂冠而归了 , 何况那些大他几级的上级要他晋见呢 , 这不合伟大诗人的性格 , 不合诗人高高在上的心理状态 , 所以 , 归鸟回到旧林 , 池鱼游回故渊 , 这样才对 , 这样才自由 , 虽然他得干农活了 , 但心理的压力并没有为官时大 , 而且他与夫人孩子在一起 , 天伦的快乐更加分散了生计不足带来的烦忧 。问题是在农家虽然乐 , 但田园并不是十分的美妙 , 有时的邻居一家死没不复余 , 亦会带给他的伤感 , 五个崽不好笔纸同样让他忧心 , 不过总之相对于险恶的公事时 , 还是自由了些 , 放松了些 , 所有良好的诗文出现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 才华喷发 ,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一座耀眼的巨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