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休眠”中的武汉光谷


每经采访人员:张明双 余蕊均每经编辑:刘艳美
疫情之下 , “32岁”的光谷突然陷入生长停滞 。
自1988年创建至今 , 全称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光谷不断被委以重任 , 包括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等“特殊身份” , 还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等多个大项目落地于此 。
每年3月 , 在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 都会上演旺盛的“生命活动”:省市重大项目开工 , 10万余家企业复产 , 42所高校开学 , 80多万大学生返校 , 人来车往、交易频繁 。
[每日经济新闻]“休眠”中的武汉光谷
本文插图
武汉光谷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谁也没料到 , 2020年会以这种方式开头 。
根据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早前通知 , 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 。 尽管目前已有多个市州连续“零新增” , 但并不包括疫情中心武汉 。
截至3月10日 , 多家光谷企业确认 , 尚无关于复工的确切通知 。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有关人士则透露 , 已有26家企业获得批复“同意开展复工前准备工作” , 但“并未明确具体复工时间 , 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
这些企业均属于“三个必须”和重要国计民生类企业 , 且和防疫工作相关 。 “前期 , 这些企业已按相关政策要求 , 完成程序报批工作 。 ”上述人士表示 。
计划用15年时间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的梦想之地 , 在此刻如同休眠一般沉静 。 无论是创新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孵化器代表 , 皆在等待着复工时刻到来 。
“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复工 , 这个还是蛮关键的 。 ”用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的话来说 , 用一种看得见的希望 , 消弭大家内心的恐慌 。
3月11日能不能复工?
从荒芜中拔地而起的光谷 , 是城市新区开发中的佼佼者 。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一次年度综合测评 , 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 , 东湖高新区位列第四 , 排在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和上海张江之后 。
去年一季度 , 东湖高新区GDP同比增长10.6% , 武汉同期增速为8.4% 。 随后 , 光谷提出高质量发展三年“小目标”:2019年至2021年 , 年增2万家企业 , 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 , 城市功能配套将按照服务200万人口来推进 。
但截至3月10日 , 也即官方规定的复工“分割线” , 多位企业负责人都表示 , 尚未收到复工通知 。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 , (收入)过千万肯定有 , 但现在都是零 。 ”武汉默联有限公司CEO方达远有些矛盾 , 复工迫在眉睫 , 但万一不小心来个反复 , “那一切就毁了” 。
方达远的公司是一家以支付为基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运营服务商 , 2009年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 , 服务过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 , 2015年底挂牌新三板 。
尽管深圳、北京等地的分公司目前已按照当地要求复工 , 但无论规模大小还是核心程度 , 都无法替代武汉总部 。 “大本营无法正常运转的话 , 其他地方就会很困难 。 ”长期无法进行现场生产活动 , 让他焦虑 , “线上业务是比以往更忙 , 但有些事情是线上解决不了的 , 沟通效率太低了 。 ”
对这些生于光谷的企业而言 , 开展云办公、线上业务不难 , 难的是效率和效果 。
疫情期间 , 光谷创业咖啡把路演活动搬到线上 , 减少人员聚集风险 , 成本也相应更低 , 但显然少了可供创客们交流的场景 。
“感兴趣就听 , 不感兴趣就走掉了 , 因为仅仅是听 , 没办法跟嘉宾互动 , 也不会在演讲结束后相互留信息 , 保持联络 。 ”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坦言 , 线上效果明显差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