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咱们一起敬个军礼吧”,“80后”护士长与抗美援朝老兵病房邂逅——“闺女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李乐等
一双瘦骨嶙峋的大手、一顶崭新如初的棉帽、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名叫肖道清 , 是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走下来的老兵 。
2月17日下午 , 86岁的肖道清老人入住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八科 , 伴有全身乏力胸闷等症状 , 是病区年龄最大的重症患者 , 除了接受心电监护、持续吸氧 , 一天还需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输液 。 刚入院时 , 老人担心身体吃不消 , 加之思念家人 , 情绪有些不稳定 。
那天上午 , 轮到我值班 , 队友告诉我 , 老人不愿配合扎留置针 , 得想办法劝劝他 。 我无意中看到老人床头的军棉帽 , 灵机一动问道:“大爷 , 您当过兵吗?我是武警部队的医疗队员 , 也是军人!”肖道清老人一听来了精神 , 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经历 。
老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 1963年转业安置到武汉 。 老伴3年前过世后 , 肖道清一直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 聊了一会儿 , 我看他精神状态好多了 , 便趁机劝道:“大爷 , 您想念孩子 , 我们都理解 , 病早点好了才能回家啊!我以前是给新生儿打针的 , 技术特别好 , 保证给您一针扎上 。 ”
也许是割舍不断的军人情结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 , 肖道清老人听后欣然同意 。 出于护士的职业习惯 , 我在和老人闲聊时 , 就下意识地观察他的手臂血管 , 心里多了一分底气 。 老人非常配合 , 整个“埋针”过程比较顺利 , 无形中又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
肖道清老人是科室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 , 输液管路、精神状态、治疗进度、生活护理情况等都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 随着接触时间越来越长 , 我们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
“闺女 , 我平时在家时就喜欢唱歌 , 手机里录了好多自己的K歌视频 。 ”26号上午 , 肖道清突然动情地对我说:“你们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 我给你唱首歌吧 。 ”
一首《我爱你中国》 , 虽然肖道清只唱了短短几句 , 但看得出来他很动情 , 我听得眼泪直打转 。 刚唱完歌 , 老人对我说:“/p>
血脉传承有时就在一瞬间 。 那一刻 , 作为“80后”的我对军人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 刻骨铭心的军人本色 , 不会因岁月沧桑而改变 , 反而会历久弥新、震撼人心 。
如今 ,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疗 , 肖道清老人病情明显好转 , 饭量慢慢恢复 , 输液逐步减少 , 人也开朗了许多 。 他常对我说 , 这次感染是一场遭遇战 , 军人在战场上不会被打败 , 更不会被病魔打垮 。 (李乐、本报特约采访人员谢析搏整理)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咱们一起敬个军礼吧”,“80后”护士长与抗美援朝老兵病房邂逅——“闺女
文章图片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咱们一起敬个军礼吧”,“80后”护士长与抗美援朝老兵病房邂逅——“闺女】(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