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毒力强,很难与宿主长期共存
楼主按:这是一个尚有待证实的特大好消息 。原始标题:科技日报:基因组分析显示 ,新冠病毒难长存
暗黑色圆形物的为新冠病毒 。科技日报3月10日消息 , 新冠病毒是否将彻底灭绝?不少专家认为 , 新冠肺炎可能转化为一种慢性疾病 , 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体内长期潜伏 , 和人类长期共存 。 难道说我们真的要长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对此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看法 。 日前 , 高山等在ResearchGate 网站发表预印本文章《5’非翻译区条形码揭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毒力》 , 提出新冠病毒毒力与SARS接近 , 很难与人类长期共存 , 但我们要高度警惕潜伏在野生动物身上的“新对手” 。新冠病毒毒力强 , 很难与宿主长期共存高山介绍 , 冠状病毒RNA编码区上游的“5’非翻译区”虽然并不表达 , 但其内部的“核糖体进入位点”(简称第一位点)却可以调控冠状病毒大部分蛋白质的翻译 , 其功能至关重要 , 是影响病毒毒力的关键因素 。于是 , 高山等研究了1200多条Beta冠状病毒的基因组 , 发现可根据第一位点内的一段特殊序列将上述所有病毒分为四类 , 每一类病毒的毒力接近 , 特殊序列几乎完全相同 。 其中第一类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及蝙蝠体内的HKU4病毒等 , 毒力最强;SARS病毒、新冠病毒同属第二类 , 毒力仅次于前者;第三类则包括毒力更弱的OC43、HKU1等人类冠状病毒;前三类之外的冠状病毒全部归为第四类 。“这一特殊序列就像是给病毒打上的条形码 。 ”高山谈到 , 这种分类方式非常清楚 , 不同类之间的冠状病毒毒力差距显著 。 进一步研究发现 , 这四类Beta冠状病毒第一个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上游临近的茎环结构恰好呈现出4种不同的形态 。高山认为 , 根据现有数据 , 第一、二类中已发现病毒的种类和宿主种类都较少 , 很可能是因为毒力太强 , 病毒很难与宿主长期共存而逐渐灭绝 , 而第三类病毒毒力较弱 , 经过长期进化有可能获得宿主适应性 , 实现在宿主中长期存在 。 “条形码”序列的保守性强 , 不易变异 , 新冠病毒不太可能进化成为第三类病毒 。 按照其分类和毒力 , 只要人类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 , 它大概率将走向灭绝 。病毒可以分类管 , 潜在威胁要警惕高山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根据“条形码”对冠状病毒分类 , 可以简单、快速估计未知病毒毒力 , 为病毒分级管理奠定基础 , 使未来防控更有针对性 。 例如蝙蝠携带的HKU4、HKU5和刺猬携带的HKU31等多种冠状病毒属于第一类 , 虽然尚未报道感染人的情况 , 但仍应被列入重点监控和研究目标 。“此外 , 近期报道在穿山甲体内存在与新冠病毒高度类似的冠状病毒 。 ”高山谈道 , 虽然穿山甲未必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 因为两种病毒在可变翻译分型上并不相同 , 而且穿山甲冠状病毒基因组没有新冠病毒特有的Furin酶切位点 。 但是 , 人类仍需重视该病毒的潜在威胁 , 研究发现它属于第二类病毒 , 估计其毒力与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在同一水平 。 因此 , 加强对携带危险病毒的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研究和监控很有必要 。“总之 , 我们要高度警惕已经发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毒力较强的第一、二类病毒 。 ”高山指出 , 相比之下 , 第三类病毒种类多、宿主广泛 , 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小范围暴发 , 但毒力较弱、威胁较小 。“按照‘条形码’序列对病毒分类并不局限于Beta冠状病毒 。 ”高山表示 , 我们将其应用于甲型流感病毒分析 , 结果与常规采用的血清型分类高度一致 , 该病毒的12个HA亚型和8个NA亚型各有一张一一对应的“条形码” 。高山强调 , 当前他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仍需大量的生物学实验确认 。
推荐阅读
- 『牡丹江网警巡查执法』网络诈骗之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 『曼谷』?新冠健康证也有假!泰国曼谷一男子网售假医疗证明被捕
- 「武汉市」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
- 「疫情防控」最高检发布第十批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
- 新冠疫情■漠河市人民医院:防疫前沿哨 战“役”排头兵
- 「经济复苏」夜间灯光透露经济复苏迹象
- 「新冠」吃大蒜防新冠?5G会传播病毒?世卫辟谣14个传言
- 肺炎:四部委:对外籍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先救治后收费
- 『东南网』98岁天文学家新冠康复,已结束留观回家
- 『确诊病例』国家卫健委:15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6例 其中34例为境外输入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