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凭啥成为全球抗疫典范?一份无人能抄的作业( 二 )

新加坡凭啥成为全球抗疫典范?一份无人能抄的作业
以争议最严重的戴口罩为例 , 世卫组织至今也没有推荐人人戴口罩 。 这是因为:生病的人一定要戴口罩 。 这样才能减少病毒在空气的传播概率 , 也是健康人可以不戴口罩的基础 。比起戴口罩 , 多洗手才是你最应该做的 。 如果你没有养成时常清洁的习惯 , 那么当你接触到口罩的时候 , 一样会把病毒带到口罩上 。中国占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产能 , 但这次疫情又偏偏爆发在中国 。 这意味着 , 如果中国境外也人人戴口罩 , 这个需求量是不可能被满足的 。尤其像新加坡这种几乎没有口罩产能的国家 , 如果政府呼吁戴口罩 , 既会造成资源的极端紧缺 , 又会引发民众在街头排队戴口罩 , 造成交叉感染 , 最后反而让最需要口罩和防护设备的医护人员 , 没有了口罩 。 前线要是倒下了 , 还怎么救治病人?实际上 , 这些在日韩都发生了 。但总有人担心 , 需要口罩 , 那怎么办呢?新加坡政府在1月底就免费向每户家庭发放4只口罩 , 然后2月初就上线了预约口罩的政府官网 , 并在官网解答大家对于口罩问题的疑惑 。新加坡政府并非强令民众不要戴口罩 , 而是教给人怎么戴:如果你咳嗽和打喷嚏 , 带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留给医护人员 , 普通人不要戴;健康人不需要带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和常洗手 , 这些都优于戴口罩 。政府的努力 , 显然是为了保证一线医疗人员有充足的防护物资 。 因为当年的SARS , 新加坡也是中国境外最严重的地区 , 而且一样集中在医院内部感染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这次疫情 , 新加坡也是中国以外 , 最早从“SARS化”去认识新冠疫情的国家 。维持医疗资源的正常运转 , 还包括精妙的分诊制 。在新加坡 , 医疗体系是从低到高逐步上升的 , 不同级别的医生或者医疗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从2020年2月17日起 , 新加坡卫生部激活了超过800间发热门诊诊所 , 专门为患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患者提供治疗 , 并且统一价格为10新元 , 老人则是5新元 。 而同期的武汉 , 仅有61间医院设有发热门诊 , 武汉庞大的社区诊所没能起到应有作用 。如果一名新加坡人在当下出现发烧和咳嗽等症状 , 去到发热门诊就可以进行分流 , 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的 , 直接转诊到综合医院 , 如果只是普通流感 , 直接开药就是了 。严格的分诊制 , 既提高了就诊的效率 , 也扩大了病人获取医疗资源的概率 , 还在第一步就减轻了大型综合医院的负担 。而因为有家庭医生的存在 , 也大大降低了居民面对身体不适的恐慌感 。 要不然跑去三甲医院挤一挤 , 就交叉感染了 。最后一点 , 追踪每一个病例 , 并及时发布 。这是每一个政府在疫情当前最应该做到的事情 , 也是世卫组织最赞赏新加坡的地方 。 当然 , 这一点中国的广东、浙江等地借用大数据也做得相当不错 。1月23日 , 新加坡确诊首起新冠肺炎病例 , 是一名66岁的武汉游客 。1月27日 , 新加坡卫生部宣布实施强制休假计划(Leave of Absence) , 强制要求雇主对从中国来的员工实施14天强制休假 , 由政府给予企业补贴 。随后确诊数开始逐日上升 , 直到2月4日出现首起本地病例 。 这个本地患者是中国保健产品商店永泰行的员工 。 而这间商店的员工及其家人都被一个中国旅行团中的病人感染 。 因此 , 这里成为了新加坡第一个爆发新冠疫情的本地集群 。这些信息 , 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挖掘和整理 , 因为在新加坡政府的官网上 , 可以轻松地查到已经确诊病例的基本身份信息 , 和他们确诊之前的行踪 。新加坡凭啥成为全球抗疫典范?一份无人能抄的作业
当地媒体例如海峡时报 , 也可以利用公开的资料 , 制作出一些可视化的图表或者应用 , 把这些重要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 。新加坡凭啥成为全球抗疫典范?一份无人能抄的作业
(海峡时报根据公开的信息制作的传播地图)正因为完全公开的信息 , 当新加坡君悦酒店因为一场1月份的会议而成为第二个爆发点时 , 英国政府马上就能确认 , 一起本地病例来源于此 , 因为该病人坦白了自己家人参加过这场会议 。正因为新加坡目前对病例流行病学史的密切追踪 , 政府和民众都清楚 , 主要病例来源是哪儿 , 隔离之前的活动路线 , 哪里是集中爆发点……也就是说 , 只要像新加坡这样 , 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掌握了新冠病毒的集中爆发点 , 就能明显地降低感染概率 。相比病毒 , 未知的恐慌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冲突 , 而尽全力的追踪和及时、全面的信息披露 , 就是解决恐慌情绪的最好办法 。回望这一个多月 , 新加坡的确因为地理上的特殊性 , 在跟病毒的抗争中取得了先天优势 。 但同时防疫过程中的及时、透明、系统化 , 也给了其他国家 , 尤其是正疯狂扩散的地区非常大的启发 。新加坡的防疫过程 , 体现了典型的系统化思维 。 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 根据政府公布的信号自行判断和调整 , 最终达成整个系统的常规流转 。 井然有序 , 避免了无谓的恐慌 。新加坡防疫 , 既有中国人熟悉的狠劲 , 也有十足的精细 。 中国因为发展程度不到学不来 , 西方发达国家也学不来 。更需要指出的是 , 新加坡显然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 它的一套做法 , 正是来源对17年前SARS疫情的复盘 。2003年 , 新加坡是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 第一例确诊患者就是“超级传播者” , 将疾病传染给了20多个人 。 新加坡在抗击“非典”中 ,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可是 , 当年的新加坡政府反应又快又狠 , 被中国媒体称为“铁腕治SARS” 。 新加坡卫生部出台了六条“防线” , 包括将疫情控制在一间医院内、专车接送病人、家庭隔离和边境控制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