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变味”的密切接触者电话:一条热线“降温”一座城

电话■“变味”的密切接触者电话:一条热线“降温”一座城
文章图片

志愿者正在接听来电 。 受访者供图
这是六个人的团队 , 他们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 , 24小时 , 轮流守着两部随时会嘟嘟作响的红色座机 。
听筒的另一端是困锁在焦虑中 , 等待帮助的求助者 , 简单的电话号码 , 仿佛成了打开焦虑困锁的密码 。
在襄阳市疾控中心工作的刘敬东觉得这条热线已经完成了开设的初衷 , 可她没有想到 , 但也必须承认 , 这座陷入焦虑的城市正被一通通电话不断安抚平静 。
2月22日 , 20时51分 , 襄阳市首次公布有关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路线的通告 。
"广大市民如发现与以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或相关线索 , 请立即向襄阳市疾控中心报告 。 "这是通告的结尾 , 文末额外附着两个座机号码 。
这条起初是为了接听"报告"的热线同步开通了 。 守着热线的六个人 , 除了刘敬东 , 其余五人皆是团襄阳市委公开招募的医疗志愿者 。 早在2月2日 , 团襄阳市委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具备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 , 持有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医护志愿者支援战疫一线 。 这次 , 这些志愿者们的战场从隔离区延伸到了电话旁 。
没能奔赴"战场"的"战士"
六人团队中 , 李天仰是唯一的男性 , 不满27岁的他是揣着一定要去第一线的心思报名参加医疗志愿者的 , 可结果 , 他在后方当起了电话接线员 。
"有的朋友也报名参与了医疗志愿者 , 现在 , 已经战斗在隔离病房的最前线 , 我没能深入病区 , 说实话 , 刚开始是有心理落差的 。 "
为了保证热线24小时畅通 , 六个人的团队 , 分成三组三班倒 。 早上七点半 , 负责白班的志愿者就要到位 , 除了中间吃饭的时间 , 要一直守在电话旁 , 下午三点半 , 负责中班的志愿者便会接过电话面前的凳子 , 等到晚上十点 , 晚班的志愿者来到值班室 , 守着电话九个半小时 。
"热线刚刚开通的时候 , 一个班次 , 两个负责接线的志愿者要接听将近30个电话 , 然而其中真正汇报自己密切接触过确诊病例的 , 只是较小的一部分 。 "李天仰在电话一端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情绪 。
"我记得 , 一位拨打过我们电话的老奶奶 , 电话刚接通 , 另一端就是止不住的哭声 , 那种声音的撕裂感 , 是能戳进心里的 。 她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系上儿子 , 自己又不能出门 , 也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可以解决 , 看到我们公布的电话 , 她就打过来了 。 "
【电话■“变味”的密切接触者电话:一条热线“降温”一座城】李天仰觉得这种情况是能够理解的 , 无数的普通人都是焦虑与恐惧情感中的"溺水者" , 他们只能尝试抓住自己可以看见的东西 , 有一丝希望 , 他们就不会放手 。
"我们能帮那位老奶奶的十分有限 , 我能做的仅仅是 , 让她在家里找一找户口本 , 查看孩子的身份证号码 , 然后打给警察局 , 让民警去排查 , 她的儿子是否因为患病安置在医院 , 或者因为疑似隔离在定点酒店 。 "
但李天仰清晰记得 , 这通电话的结尾 , 老人的那一声"谢谢"有多么激动高昂 , "那种焦虑得到缓解后的如释重负 , 那种看到一丝希望的欣喜若狂 , 哪怕只听声音 , 你也能特别清晰地感同身受 。 "
那一刻 , 李天仰开始发现 , 没有什么绝对的一线概念 , 你在哪里与这场疫情战斗 , 哪里就是你的一线 。
电话■“变味”的密切接触者电话:一条热线“降温”一座城
文章图片

记得满满的电话记录本 。 采访人员刘逸鹏摄
从不拒绝的热线
刘敬东告诉采访人员 , 截至3月5日 , 襄阳市已经连续9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 , 关于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通告 , 从2月23日起 , 一共只发布过两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