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调查|被疫情“唤醒”的共享单车:需求上涨但体验不佳 盈利模式难题待解

单车@调查|被疫情“唤醒”的共享单车:需求上涨但体验不佳 盈利模式难题待解
文章图片

财联社(深圳 , 采访人员 丁蓉)讯 , 当前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步缓和 , 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 。 由于便捷、安全、成本低 , 共享单车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之一 。 财联社采访人员通过连日来的调查发现 , 在深圳等地 , 共享单车大有被疫情"唤醒"之势 , 这个行业是否将因此一改近两年来的下滑趋势 , 重现昔日的辉煌?有分析认为 , 现在就下结论为时过早 , 如何找到盈利模式仍然是困扰这个行业的首要问题 。
需求上涨但体验不佳
7公里 , 40分钟 , 这是深圳市民卢芳从家到单位的单程骑行距离和时间 。 在深圳工作多年 , 因为疫情 , 卢芳最近才开始使用共享单车 。
美团(03690.HK)大数据显示 , 自深圳陆续复工复产以来 , 美团单车在深圳的订单量较复工前增幅达49% 。 从每个区的订单涨幅来看 , 南山区涨幅最高 , 达到了72% , 龙岗区涨幅为66% , 宝安区涨幅为52% 。
与此同时 , 各大共享单车平台纷纷推出阶级拉新、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活动 。 在美团单车平台上 , 新老用户均可领取免费的骑行卡 , 美团单车还在行业内率先开展"无差别消毒" 。 而哈啰单车也推出了复工福利:自3月2日起 , 持有哈啰单车骑行套餐的用户 , 可免费领取一张7天骑行卡 。
然而 , 伴随着需求高涨 , 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却不甚理想 。 卢芳表示 , 她常常要走一两公里才能找到一辆共享单车 。 "有一次从龙岗区加州花园小区走出去 , 走了两公里才找到单车 。 有一次从万科第五园出来 , 倒是刚走了500米就欣喜发现两辆停在一起的小黄车 , 走近开锁时 , 才发现两辆车被锁到一起 , 是不能骑的 。 "
连日来 , 财联社采访人员在深圳市走访发现 , 市场上主要有摩拜、美团、ofo、哈啰等几种共享单车 , 这些共享单车主要停放在地铁口等位置 。 在大型小区门口 , 只能偶尔看到一两辆 。 而更多用户表示 , 希望能在小区门口就能找到单车 。 有受访者表示 , 与刚兴起时到处都是共享单车的印象不同 , 现在是"想骑骑不到" 。 在龙岗区白鸽笼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停车点 , 采访人员发现 , 停放的绝大多数为人们自己购买的电动车、自行车 。
"由于共享单车不能稳定供应 , 再加上价格越调越贵了 , 所以去年底干脆自己买了一辆自行车" , 一位深圳市民说 。
野蛮生长到快速"降温"
2014年 , 我国最早的一批共享单车出现在北大校园 。 由于契合共享经济、绿色环保等理念 , 共享单车出现之后 , 即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捧 。 2014-2017年 , ofo、摩拜、优拜、小鸣等共享单车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 向外界彰显着这个行业无限的想象空间 。
作为共享经济下的新兴产业 , 共享单车备受资本家青睐 。 据公开报道 , 2016年 , of、摩拜、优拜等平台纷纷斩获亿美元级的投资 。 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 , 到2017年 , 全行业注册用户量超过2亿人 , 年累计骑行距离已接近300亿公里 。 也正是这一年 , 全行业累计投放共享单车的数量突破1000万台 。
然而 ,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 , 倒闭潮不期而至 。 一大批二三线品牌纷纷倒下 , 摩拜等头部平台亦不时传出资金链断裂的"绯闻" 。
一些受益于共享单车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亦受到波及 。 以信隆健康(002105.SZ)为例 , 这家公司曾经因为共享单车概念而备受瞩目 , 但在共享单车行业跌下神坛的2018年 , 公司业绩亦因此出现了大幅下滑 。
信隆健康在2018年年报中称 , 因多个城市纷纷叫停共享单车的投放 , 共享单车需求量急剧减少导致公司共享单车订单相比上年同期减少90%以上 。 受此影响 , 公司报告期内自行车零配件销售收入减少了17.33% 。 3月2日 , 信隆健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现在共享单车这块业务占公司比例已经较低 , 不像2016年、2017年那样大的量了 , 今年2月至3月份还没有发现订单明显上升的情况 。 "
兆新股份(002256.SZ)曾于2017年1月与参股子公司乐途宝科技在深圳共同投资设立了深圳市嘟嘟单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嘟嘟单车) 。 日前 , 兆新股份相关负责人则透露 , "这家嘟嘟单车成立后 , 2017年9月时候我们就转让了 , 并没有做多久 , 之后我们也没有再做过共享单车相关业务了 。 "
事后来看 , 共享单车的快速"降温" , 与自身失控的运营维护不无关系 。 但究其根本 , 却是风险不断累积之后的一种必然结果 。 共享单车的快速扩张 , 是资本不断涌入的结果 。 但除了头部平台之外 , 并非所有运营者都能时刻被资本"庇佑" 。 众多平台的陆续倒下 , 也让行业开始反思共享单车存在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去向 。
盈利模式待解
2019年 , 经历洗牌的共享单车开始从"群雄乱斗"中走出来 , 美团、哈啰、滴滴"三足鼎立" 。 因为疫情 , 共享单车的暂时被"唤醒" , 亦引发了外界对这个行业的重新关注 。
【单车@调查|被疫情“唤醒”的共享单车:需求上涨但体验不佳 盈利模式难题待解】业内人士分析 , 类似于现在的外卖、生鲜类平台 , 疫情期间人们对共享单车需求上升 , 对用户拉新是有帮助的 , 但是这部分客户能否留存下来 , 还要看用户体验如何 , 行业企业仍需在提升运营能力、降低成本等方面下功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