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首份新冠遗体解剖报告面世 法医详解三大价值


导读
报告的通信作者之一周亦武教授介绍 , 法医病理学检验可帮助研究病理变化 , 提供病理诊断标准;帮助确定病毒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及靶组织;确定病理特征 , 对于疫苗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作用
肺炎:首份新冠遗体解剖报告面世 法医详解三大价值
本文插图
2月28日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首次公开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研究报告 。 图/财新采访人员 丁刚
肺炎:首份新冠遗体解剖报告面世 法医详解三大价值
本文插图
文丨财新采访人员 单玉晓 高昱 杜偲偲
随着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工作的推进 , 更多病理发现披露出来 。 2月28日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首次公开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研究报告 。 报告显示 , 新冠患者病亡后肺部存在大量黏液 , 这些黏液是新冠病毒引发炎症而产生的 , 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 。
该研究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 , 预计在《法医学杂志》2020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出版 , 由刘良团队与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上海公安学院合作完成 , 通讯作者是刘良以及他的同事周亦武教授、任亮博士 。 报告显示 , 该死者肺部存在大量黏液 , 气管腔内见白色泡沫状黏液 , 右肺支气管腔内见胶冻状黏液附着 , 这些黏液是新冠病毒引发炎症而产生的;死者肺部损伤明显 , 肺部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 。
报告指出 , 新冠病毒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 , 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 。
报告同时指出 , “考虑到这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 , 病程较短有关 , 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 该遗体解剖病例仅是个案 , 肺部渗出性反应、纤维化和SARS的比较还无法下结论 , 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
在此前的2月24日 , 完成了9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的刘良做了一次网络直播 , 称有“比较重要”的发现 。 据《中国科学报》 , 刘良团队称肺部切片结果显示患者的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损伤 , 加之气道被粘液堵住 , 临床上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 。 他认为要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 , 需稀释、溶解黏液以打通气道 。 在粘液没被化解的情况下输氧不仅无效 , 还可能适得其反 , 氧气的压力会将粘液推至肺部更深处 , 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 。 他强调 , 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 同时也表示 , 临床上已经针对这一问题用药治疗 , 他建议尝试使用中药等其它药物 。
【肺炎:首份新冠遗体解剖报告面世 法医详解三大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月18日也提到 , 新冠患者肺部黏液多 , 期待进一步的病理解剖研究帮助临床治疗做出改进 , 如是否需要在通气上做出调整 。 临床上很多危重症病人很大的问题是痰不多 , 但很黏 , 阻碍通气 , 使得呼吸机很难作用 。
近日有网络传言称 , 武汉新增死亡数的下降是因为救治方式发生改变 , “病患遗体解剖发现死亡者肺部出现大量痰栓 , 痰栓是由呼吸机使用所产生 , 痰栓最终致人缺氧而死 。 昨天开始 , 急救改用吸痰机 , 一下子死亡人数减半 。 这一要感谢遗体捐献者 , 二要感谢同济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的努力 。 ”痰栓是指支气管粘液栓塞 , 即支气管由于某些原因分泌物增多 , 排出不良 , 在气管内形成黏液栓子堵塞气道 。 自2月24日武汉新增死亡病例数较前日减半(56例) , 近几日数字也均维持在50例以下 。
2月28日 , 财新采访人员就网络传言向刘良求证时 , 他回复了一份“严正声明”:“我不知道信息来源 , 也不知道是谁发的”“我没有干预任何个例的临床治疗 , 每个病例都有他的不同特点 , 功劳是广大一线医护人员的 。 我不敢也不想贪天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