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黄奇帆:疫情已造成几万亿经济损失
黄奇帆:疫情已造成几万亿经济损失 , 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黄奇帆 , 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
文章图片
此次疫情的发生发展是不是说明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工作还有很多系统性问题?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重大疫情发生、把疫情消灭在萌芽?大疫倒逼我们深刻反思 。 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供给侧全面改革 , 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基础性问题 , 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扩大公共卫生设施投资 , 提高供给质量
40年改革开放 ,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 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 。 2010年 , 消费、投资、净出口在GDP中的比重大致各占1/3 , 但最近5到10年 ,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 消费已占GDP的60%左右(2019年) , 而投资和净出口仅占40%左右 。 可以肯定 , 要保持经济长久增长 , 就必须保持并扩大消费的拉动力 。
消费包括个人和政府公共消费两部分 , 总体看 , 个人消费虽有一定上升空间 , 但已有限 , 而政府公共消费——包含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却存在巨大潜力 。 以往 , 政府基建投资比重较大 , 但公共设施投资和公共消费比重较低 。 比如全国医院数量 , 从1978年的9293个增长到2018年的33009个 , 扩大3.55倍 , 但同期GDP增长240倍 。 二者增幅落差明显 , 这说明我国公共卫生投资明显不足 。 2018年 , 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1.6万亿元 , 仅占GDP的1.7% 。
为此建议 , 疫情之后 , 财政应把计划投资项目上的钱 , 转移一部分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 , 提高国家公共卫生供给质量 , 并以此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经验表明 , 财政投资铁路、公路的基础设施 , 其只有30%左右转化为当年的GDP;但投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及设施 , 大致60%到70%可以转化为当年的GDP 。 因此 , 同样是财政投入 , 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效率更高 , 对GDP的拉动作用更大 。 同时 , 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 形成社会服务平衡 。
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提质投资”空间巨大
【「公共卫生」黄奇帆:疫情已造成几万亿经济损失】此次疫情表现出我国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 。 实际情况是 , 除北上广深杭等发达城市外 , 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不足、设施配置不到位 , 而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不齐全、不合理 , 医疗设施、医治水平参差不齐 。 这就是大城市、大医院往往应接不暇的原因 , 中、小城市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太大 , 小医院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 , 所以老百姓就都往大医院跑了 。
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可以看到 , 美国、日本即使是小医院 , 配备的设施也是和大医院一样的 。 所以对各个城市医疗防疫系统的补全以及高质量设备的投资 , 就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 , 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也就变成了方便民众的公共服务设施 。 国家要像修铁路、高速公路一样 , 修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 , 中国33000多家医疗机构可能会变成5万家、6万家 , 而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高质量设备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 能够极大带动经济的发展 。
另外 , 除了硬件配置不到位以外 , 医护人员的配置也远远不够 。 现在很多医院 , 医生和护士普遍缺员 , 一般医院里的编外的医生和护士相当于编内的50% , 也就是说一座医院里面医护人员三分之二是编内的、三分之一是编外的 。 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十万、二十万个编制 , 让这些编外的医生护士进入编内呢?
进入编内 , 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 但事实上 , 这一方面是扩大政府公共卫生消费投资;另外一方面 , 政府给予的编制补贴 , 有一个杠杆效应 , 要知道医护人员并不是完全吃皇粮的 , 现在的医生在医院里面给人看病 , 政府在编制上的投入往往只占医院实际收入的五分之一 , 所以从总体上看 , 政府这个编制投入是理所应当的公共投入 , 更何况它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
全国2000多个县、400个地市州大都存在着各级医院等医疗体系不健全、人数也不到位的现象 , 如果我们健全体系、扩大编制 , 通过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 , 不仅可以大大缓解14亿中国人医生护士不足的现象 , 同时还可以拉动政府消费 , 比基础设施投资更高效率地带动了GDP增长 。 到2018年末 , 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有1230万人 , 按照美国1900万卫生人员总数来看 , 我们国家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如果通过政府投入让卫生人员总数达到6000万—8000万人 , 将会极大推动我国未来GDP的提升 。
预防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立是百年大计 , 具有长远投资效益
虽然国家现在也有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机构 , 但从社会系统治理的角度来看 , 中国各个城市目前都还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 。 这三个概念你可以说每个常规医院里都可以有 , 但是常规医院毕竟是常规医院 , 它往往不具备控制传染的基础设施 。 为什么2003年的非典、现在的新冠肺炎 , 大量感染人员常规医院无法收治 , 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 , 比如空调、排污等 , 没有办法控制传染 , 也就没办法收治传染病人了 。
推荐阅读
- 困境儿童@民政部:15省份救助保护393名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
- 『一季度』一季度GDP数据来了 疫情未伤经济“筋骨”
- #疫情防控#【地评线】天府网评:让民生服务在网上“通”联
- 「确诊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黑龙江』黑龙江对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
- 『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国海关累计投入一线卫检人员超27万人
- #北京#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 北京疫情减租政策延长2个月
- 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防止聚集性疫情反弹 继续常态化科学防控
- [疫情]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 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 「经常账户」国家外汇管理局:疫情不会改变经常账户运行基本平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