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文章图片

新华社武汉2月18日电 题:战疫的一天——新华社采访人员直击湖北保卫战
新华社采访人员
2月18日 , 明媚的阳光 , 给依然寒冷的武汉 , 带来一丝春天的气息 。
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四天降至2000以下 , 当前疫情防控呈现一些积极变化 。 但是 , 形势依然胶着对垒 , 战斗仍是最为吃劲的状态 。
总攻号角已经吹响 。 新华社采访人员带你进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 见证湖北保卫战的一天 。
【时间:8时30分;地点:武汉市徐东大街356号(新华社湖北分社、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团队所在地)】
采访人员黎昌政、胡喆、李劲峰:出发 , 向着红区 。
『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文章图片

2月6日 , 新华社采访人员胡喆(左)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采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贺 摄
从笔记本到录音笔 , 从相机到三脚架 。 当然 , 最重要的还有外出采访的防护装备 。 一切就绪 , 迎着朝阳 , 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团队7名采访人员 , 前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这里是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 。
具有百年历史的同济医院 , 是目前接受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 , 也是病亡率快速降低的地方 。
『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文章图片

2月4日 , 新华社采访人员李劲峰(右)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施工工地上采访 。 新华社发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8日发布通报 , 全省目前仍在院治疗的重症9117例、危重症1853例 。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检验标准 。 俗称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 就是医护人员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关键战场 。
标题:【『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时间:9时;地点:武昌方舱医院】
采访人员梁建强:疫情之中 , 这里宛如一艘生命之舟 。
『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文章图片

2月18日 , 采访人员梁建强(右)在武昌方舱医院采访 。 新华社发
由体育馆、会展中心等改建而成的方舱医院 , 用于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 。 与传统意义上的红区不同 , 这里是与疫情战斗的又一个主战场 。
上午9时 , 我和同事方亚东抵达武昌方舱医院 , 新一批24名患者正在为出院作最后准备 。 他们将在下午3点正式出舱 。 这也是方舱医院一个新的纪录——仅武昌方舱医院 , 出院人数即将破百 , 达102人 。
武昌方舱医院副院长梁锦军介绍 , 方舱医院不仅破解了大量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问题 , 又直接推动了控制传染源这一目标的实现 。 此前 , 武昌方舱医院已分四批出院78人 , 治愈率已达8.62% 。
截至2月16日 , 武汉市已建成11座方舱医院 , 计划床位20461张 。 床位匮乏 , 一度是确诊病人望眼欲穿的锥心之痛 , 而今 , 一座座方舱医院的兴建 , 正在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 。
『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文章图片

2月17日 ,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 一名患者将写下心愿的纸条贴上信心树 。新华社发
令我记忆尤为深刻的一幕是 ,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中 , 有人用红纸贴出了一棵信心树 。 医务人员和患者们纷纷用便利贴留言 , 给树上挂满叶子 。 有人写下了这样的话——愿抗疫胜利 , 平安回家 , 加油!
【时间:10时;地点:小东门附近集中隔离点】
采访人员侯文坤:隔离 , 就是阻断病毒传播 。
『方舱』战“疫”的一天——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
文章图片

2月6日 , 湖北分社采访人员侯文坤(右二)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采访出院患者 。新华社发
每个隔离房间均为原酒店标准间 , 各类配套设施齐全 , 统一配送一日三餐 。 同时 , 还为有需求的留观者提供零食、书籍等服务 , 只需携带必需的衣物即可入住……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 , 我来到位于武汉小东门的一个武昌区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隔离点 。
眼下 , 武汉正在拉网式排查四类人员 , 同时也提出了五个百分之百工作目标 , 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 。 为确保应收尽收 , 武汉市征用党校、宾馆、酒店等地改造为集中隔离观察点 , 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