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尾北方人不卷舌儿化会抽筋吗?

北方人说话 , 在词尾尤其是句尾往往习惯于把舌头上翘一下 , 也就是发大量的儿化韵 , 例如 , 没事儿、公众号儿、朋友圈儿、有范儿…… 南方人说话 , 在词尾、句尾往往习惯于把舌头平放 , 也就是舌尖轻抵下齿背 , 发出的音以平舌音、入声居多 , 例如 , 法制、一次、粉丝、颜色sed、笔直zed、政策ced…… 为什么北方人习惯于把舌头上翘?有网友曾经指出 , 北方的冬天天气特别冷 , 气温低至零下20度左右 , 北方人全身穿着厚衣服 , 带着帽子 , 唯独脸部不能完全包裹 , 张开口说话时 , 有冷空气进入口腔 , 故在词尾、句尾习惯性地尽量把舌头上翘 , 也就是用舌头封住口腔 , 减少冷空气进入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了卷舌习惯 。 可是 , 现在早已不是冰河纪了 , 北方冬天室内有供暖了 , 不需要通过卷舌来挡住进入口腔的冷空气了 , 为什么北方人还是动不动就要在词尾、句尾卷舌 , 发大量的儿化韵?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 仅仅是因为习惯 , 没有别的理由和需要 。 儿化韵用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 北方人从小在儿化韵环境中生活 , 尚且能掌握使用方法;而作为半数国人的南方人 , 如果没有在北方长期生活过 , 无论如何都无法掌握儿化韵的正确使用方法 。 而普通话的规范用法是必须带一些儿化韵的 , 例如 , “病根、冰棍、一会、玩”等字词 , 不带儿化韵就是错误的 。 这是南方人在国语使用方面的天然缺陷和不公平待遇 。 习惯也是能够改变的 。 我建议广大的北方人 , 试一试在词尾、句尾把舌头自然地平放 , 看看自己的舌头会不会抽筋 。 如果舌头不会抽筋 , 何不把使用条件不确定、累赘、做作、娘娘腔的儿化韵扔到太平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