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离不开进口
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离不开进口。进口器械占比高 一位在医疗器械行业工作10余年的徐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类似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设备一般以进口为主 , 国产器械则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 数据显示 , 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数字血管造影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生理记录仪市场等 , 均被国外品牌所占据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 但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薄弱 。 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 高端产品仍以仿制、改进为主 。 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上的高端产品 , 如CT、MRI等高端影像产品还是来自美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 但是 , 由于世界医疗器械前沿产业起步也仅10余年 , 我国极有希望接近和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
这份报告认为 ,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少 , 创新水平低 , 核心技术少 。 目前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医疗器械为3%) , 而国外的平均水平为15%—18% , 医疗器械为15%以上 。 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在创新性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开发上落后 。 据统计 , 美国最大的40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全球医疗器械产值的20% , 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仅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5%左右 。
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离不开进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备处处长沈晨阳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也表示 , 北大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确实以进口为主 , 高值耗材则进口国产均有 。 在300多种类型中 , 有2/3为进口耗材 , 因为进口大型设备在检测的清晰度和操作的方便性上 , 确实更胜一筹 。
小企业生产质量堪忧 沈晨阳说 , 医院并非完全排斥国产设备 , 在中低端设备中 , 国内产品有许多质量过硬的 , 完全可以媲美进口产品 。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 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确实不行 。 他们曾经参加过一个药监部门举行的国产血液管路注册证评审工作 , “产品外表工艺粗糙 , 暂且不考虑其抗压性、抗腐蚀性 , 看着就不放心 , 怎么敢让它生产销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状态 , 特别是在低端医疗器械领域 , 由于门槛较低 , 几十个人就能“攒”出一个小厂进行生产 。 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1700亿元 , 平均每个企业产值不足1200万元 。 企业的实力也普遍较弱 , 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上 , 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 。 截至2012年年底数据显示 , 中国众多医疗器械公司尚没有一家挤进全球排名前40名 。
国内企业为争夺低端市场的微薄利润打得头破血流;中高端领域 , 国外企业却独领风骚 。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认为 , 如果不能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准入标准 , 在低端产品领域 , 降成本、比低价的恶性竞争就不能得到遏制 , 不仅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 还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据统计去年 , 西门子、GE、飞利浦三大跨国公司垄断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份额 。 西门子医疗在CT和MR设备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 , 其与美国通用电器(GE)、荷兰飞利浦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七成的份额 。 为何 , 他们的产品在我国市场可以占据如此大的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 ,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整体来说创新意识和研发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相对来说比较淡薄 , 研发投入也较低 , 目前很多的国产医疗器械多处于低端仿制阶段 。 其次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但国内目前相对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不能满足国民的需求 , 使得国外一些先进医疗设备的需求量大 。 再次 , 西门子、GE、飞利浦等企业 , 除了其产品本身的质量之外 , 优秀的市场开发能力也功不可没 。 这些企业利用优秀的本地化翻译 , 打开国际市场 。 准确的医疗设备翻译 , 使产品的使用方法等说明事项 , 准确的传达产品信息 , 客户使用起来方便易懂 , 消除了语言障碍 。
推荐阅读
- 『境外投资』境外投资者净增持我国债券167亿美元 中国股票价值投资前景非常好
- 外汇市场:一季度我国结售汇顺差2730亿元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权威发布)
- 『北青网』一季度我国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 「我国海洋」我国海洋经济加快复工复产
- 「新冠病毒」我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 『海关总署』海关总署:一季度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海关总署■海关总署:3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出现回升
- 「宁波日报」甬籍院士郁铭芳逝世 系我国化学纤维领域奠基人
- #新冠病毒#我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率先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 临床试验■新突破!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