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新冠病毒六大关键问题

新冠病毒感染性、致命性究竟如何?美媒梳理了六大关键问题澎湃新闻 2020-02-02 06:47 截至1月31日24时 , 中国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约11800例 , 此外来自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共23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确诊病例131例 。 当地时间1月30日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谭德塞强调 , 世卫组织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 。 谭德塞表示 , 做出这一决定主要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 。 “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 , 及时发布信息 , 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 , 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 毫不夸张地说 , 中国的许多措施实际上正在成为疫情应对的新标杆 。 ”谭德塞说 。 随着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 , 一些早期研究正在更清晰地描绘出病原体的行为方式 , 及其能否得到控制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 《纽约时报》1月31日报道称 , 虽然这种病毒现在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但对中国以外的大多数人来说 , 其风险仍然很低 。 报道进而罗列了关于新冠病毒的六大关键问题 。 传染性如何?与SARS大致相当 据《纽约时报》报道 , 科学家们估计 , 如果没有有效的遏制措施 , 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可能感染1.5至3.5个人 , 具有中等传染性 , 与SARS大致相当 。 若与其他病毒进行比较 , 则其传染性不及空气中传播距离可达30.5米的麻疹、水痘和结核等病原体 , 但要大于艾滋病(HIV)和肝炎 , 后两者只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传播 。 报道称 , 像这样的呼吸道病毒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 当病人呼吸、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 , 会产生细小的飞沫 。 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 如隔离病人、跟踪他们曾经接触过的人 , 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 2003年 , 当全球的卫生部门对SARS感染者进行有条不紊地跟踪和隔离后 , 每名感染者的平均感染人数降至0.4人 , 足以阻止疫情的扩散 。 如今 , 世界各地的卫生部门正在付出巨大努力 , 试图再次做到这一点 。 但目前 , 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数量依然在增长 。 致命性如何?死亡率或远低于SARS 死亡率是决定疫情暴发的杀伤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纽约时报》称 , 早期迹象表明 , 新型冠病毒的死亡率大大低于另外两种冠状病毒:致死率三分之一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 以及致死率约十分之一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 。 这三种病毒似乎都会附着在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中 , 但MERS和SARS对肺组织更具破坏性 。 截至1月31日 , 在已证实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中 , 死亡者不到四十分之一 , 且许多死亡病例都是原有疾病的老年人 。 多伦多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的传染病专家艾里森·麦基尔(Allison McGeer)博士曾参与过抗击SARS , 他对《纽约时报》表示 , 新冠病毒的性质和机制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 他还称 , 死亡率低未必说明病原体的危险性也低 。 比如季节性流感的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一 , 但在美国 , 每年仍约有20万人因流感住院治疗 , 其中约有3.5万人死亡 。 潜伏期多长?约为2到14天 美国疾控中心的官员估计 , 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为2至14天 。 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携带者是否可以在症状发作之前传播病毒 , 也不清楚症状严重的患者是否更易传播病毒 。 “这令我担心 , 因为这意味着感染者有可能会躲过检测 。 ”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传染病专家马克·丹尼森(Mark Denison)博士对《纽约时报》表示 。 《纽约时报》称 , 感染后到出现症状所需的时间对于防控至关重要 。 这段时间被称为潜伏期 , 可以让卫生官员隔离或观察可能接触了该病毒的人 。 但是 , 如果潜伏期过长或过短 , 这些措施可能难以实施 。 若潜伏期只有两三天 , 比如流感 , 感染者可能会在发病之前就将病毒散播出去 , 这时医护人员几乎不可能鉴定和隔离感染者 。 SARS病毒的潜伏期约为5天 , 且病人在症状开始四五天后才可能把病毒传播出去 。 麦基尔博士据此对《纽约时报》表示 , 这给了防疫人员时间来阻止病毒 , 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 疫情控制有多难?交通枢纽加大难度 《纽约时报》指出 , 新冠病毒之所以传播迅速 , 是因为它始于一个交通枢纽城市——武汉 , 这加大了疫情控制的难度 。 武汉拥有近千万户籍人口和约500万流动人口 , 平均每天有3500名乘客乘坐直飞航班从武汉前往其他国家 。 《纽约时报》称 , 这些有武汉直航的城市最先报告了中国境外发现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例 。 武汉也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 通过高铁和国内航空公司 , 武汉与全国相连 。 据悉 , 去年10月和11月 , 近200万人从武汉飞往中国各地 。 2003年非典暴发时 , 中国的交通还远没有这么发达 。 《纽约时报》称 , 就总量而言 , 如今中国的火车和飞机乘客数量是SARS暴发期间的四倍 。 疫情发生后 , 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 , 对居住在武汉和附近城市的数千万人实施旅行限制 。 但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在1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坦言 , 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 , 目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 “你不可能把病菌封起来 , 病毒感染总会传播 。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和全球卫生法合作中心主任劳伦斯·O·戈斯汀(Lawrence O. Gostin)说 , “它(病毒)总会出来的 。 ” 应对措施效果如何?对世界有帮助 世卫组织官员赞扬了中国对冠状病毒的积极应对 。 “我对中国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印象十分深刻 。 中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不仅对自身有帮助 , 对世界也有帮助 。 ”结束了在中国的考察访问后 , 谭德塞1月2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说 。 疫情发生后 , 武汉关闭了被认为是疫情发源地的华南海鲜市场 , 全国各地的活禽交易也被暂停 , 学校停课、假期延长、旅行团被叫停…… 谭德塞表示 , 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凡的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 , “为此 , 中国值得我们感激和尊重 。 ” 与此同时 , 1月30日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并承认这一疫情的风险已超出了中国范围 。 目前 , 已有多个国家采取措施 , 对抵达机场的旅客进行检查 , 以及早发现、隔离疑似病例 。 疫苗研发要多长时间?或为一年 《纽约时报》称 , 2003年非典暴发后 , 研究人员花了大约20个月的时间才研制出可用于人体试验的疫苗 。 疫苗研制成功时 , 疫情早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 而到2015年寨卡病毒暴发时 , 研究人员已将疫苗研发时间缩短至六个月 。 如今 , 研究人员或许寄希望于进一步缩短疫苗研发的时间 。 报道称 , 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 , 发现了对感染至关重要的蛋白质 。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和至少三家公司的科学家正在研制备选疫苗 。 “如果没有遇到任何不可预见的障碍 , 我们能在未来三个月内进行一期试验 。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说 。 但福奇博士同时警告称 , 在初步试验之后 , 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进行广泛的测试 , 以证明疫苗安全有效 。 在最好的情况下 , 疫苗可能在一年后对公众开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