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为何能够修复且遥遥领先?

在世人眼里 , 日本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岛国而已 , 国土面积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在内 , 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7200多个小岛 , 合起来也就37万平方公里 , 并且境内山地多 , 平原少 , 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还经常来袭 , 矿产资源也不丰富 , 大多要进口 。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 , 海水不可斗量" , 可别小看了日本 , 其实日本人的能量还是挺大的 。 早在幕府时期 , 日本就不把明清朝贡体系当回事 ,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 面对西方列强的长驱直入 , 日本武士还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主动出击 , 失败后 , 不失时机地辅佐天皇夺回皇权 , 并促请维新 , 从此开展了震惊寰宇的革新运动 。 经过几十年的锐意进取 , 日本早已不是过去"砧板上的鱼肉" , 任人宰割 , 而是可以与西方列强较劲的"刀俎" ,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 , 1911年 , 西方"蛮夷"不得不接受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 再不敢对其生有非分之想 。 遗憾的是 , 日本实力增强后 , 并没有影响带动亚洲全面走向富强之路 , 而是主动与"群魔乱舞" , 将黑手伸向邻国 , 在1879年吞并琉球 , 1910年侵吞朝鲜后 , 愈发狂妄自大 , 不可一世 , 最终在1931年9月18日发起了侵华战争 。 帝国扩张逐渐演变成军国主义 , 使得接下来的14年亚洲多国经历了凄风苦雨 , 灾难深重 。 当然 , "损人一千 , 自损八百" , 日本在二战中也未能独善其身 , 躲过一劫 , 在经历了长期的消耗战以后 , 尤其是美国在日本国土上投放两颗原子弹后 , 日本一下子面目全非 , 实力降到了冰点 , 再也神气不起来 , 并从此被美国强行驻军 , 成了主权半独立的国家 。 但即便如此 , 日本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来之际 , 由一贫如洗变成了经济实力超群的国家 , 仅次于当时的美国和苏联 。 那么 , 日本在战后20年里运用了什么"法术" , "扶摇直上"的呢? 显然 ,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其内因和外因 , 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再次崛起 , 自然离不开这两方面因素 。

战后日本经济为何能够修复且遥遥领先?

内因方面日本人的"倔强"和"自负"令人赞佩 如同明治维新 , 当时一部分日本人根本不顾列强的张牙舞爪 , 以及幕府反动势力的阻挠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决意来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 岂料革新成功 , 日本逐渐"脱胎换骨" , 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 战后日本亦然 。 二战进入尾声 , 随着美军登陆 , 接管日本 , 那些战时掌管经济的高层人士迫于压力 , 只好"纷纷落马" , 退休回家 , 代之以充满朝气、干劲十足的青年才俊出掌大局 。 他们不按套路出牌 , 非要与政府"对着干" , 只要认为合理 , 宁愿自行其是 。 政府曾三令五申要求丰田、日产、三菱等汽车制造商强强联合 , 以便战胜对手美国底特律几家汽车制造公司 , 然而这几家汽车制造巨头"倔强的很" , 不仅将政府的好言相劝当成耳旁风 , 还各自投入生产线 , 自行设计制造 。 不仅汽车业 , 钢铁制造业亦如此 。 1950年 , 作为川崎重工总裁的西山弥太郎 ,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 决心建一座炼钢厂 , 而政府部门并不看好其前景 , 也就持冷漠态度 , 坚决不帮其筹措资金 , 孰料西山"不撞南墙不回头" , 竟然向世行贷款 , 终将炼钢厂建成 , 还在10年后跻身国内四大钢厂之列 。 在电子行业 , 索尼公司的建立同样充满着传奇色彩 , 其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更具冒险精神 , 他们看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 , 决意将该专利买断 , 然而政府总是不理不睬 , 态度消极 。 但他俩软磨硬泡 , 不离不弃 , 经过数月争取 , 政府官员拗不过他们 , 只好不情愿地签字盖章 , 算是批准了 。 公司在1953年成立 , 以收音机为主要生产项目 , 当时只能称作"微型企业" , 未曾想 , 随着公司业绩的不断攀升以及电子科技的更新换代 , 索尼公司逐渐发展成全球性的电子制造大咖 , 技术和质量指标均列世界前茅 。 正是这些日本人的"韧劲"与"任性" , 他们一旦认准的事 , 绝不放弃并想方设法做好 , 达到尽善尽美 , 从而使得日本的众多行业都能做大做强 , 引领国家经济强势发展、稳步发展 。

战后日本经济为何能够修复且遥遥领先?

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助推经济蓬勃发展 就明治维新而言 , 政府出台的4年制小学义务教育以及男女不同程度地享有中高等教育 ,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 助力明治日本快速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先进国家 , 即便在世界也出类拔萃 。 美国接管日本期间 , 中学也开始实行免费 , 随着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 劳动者的素质也就自然处于高水平 , 他们对回到工作岗位安心上班倍感欣慰 , 开始谋划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 。 这些年轻的劳动者 , 精神焕发 , 工作热忱度高 , 自愿加班加点 , 并努力挤出时间苦学新技术 , 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 有着新技术做武装和指导 , 生产效率提高了 ,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就大为加强 。 据统计 ,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六十年代初的短短十年时间 , 从事制造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整整提高了88个百分点 , 从而有力提升了产品的含金量 , 在国内外颇受好评和青睐 。 有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做支撑 , 他们积极工作 , 乐观向上 , 自觉追求人生理想 , 并将这种状态带入工作中 , 形成了良性循环 , 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 , 产品也有了品质保证 , 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