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是可以纵容武将吃人的
读《宋史》赵匡胤时代的人物传记 , 很容易发现两桩有意思的奇事 。 第一桩 , 宋太祖一朝的武将们 , 似乎集体成了佛教徒 。 稍作列举: ①石守信:“尤信奉释氏 , 在西京建崇德寺 , 募民辇瓦木 , 驱迫甚急 , 而佣直不给 , 人多苦之 。 ” ②韩重赟:“信奉释氏 , 在安阳六七年 , 课氏采木为寺 , 郡内苦之 。 ” ③吴廷祚:“治家严肃 , 尤崇奉释氏 。 ” ④李崇矩:“信奉释氏 , 饭僧至七十万 , 造像建寺尤多 。 又喜黄白术 , 自远迎其人 , 馆于家以师之 , 虽知其诈 , 犹以为神仙 , 试已终无悔恨 。 ” ⑤崔翰:“晚年酷信释氏 。 ” ⑥王仁镐:“性端谨俭约 , 崇信释氏 , 所得俸禄 , 多奉佛饭僧 , 每晨诵佛经五卷 , 或至日旰方出视事从事刘谦责仁镐曰:‘公贵为藩侯 , 不能勤恤百姓 , 孜孜事佛 , 何也?’仁镐敛容逊谢 , 无愠色 。 当时称其长者 。 ” ⑦陈思让:“累历方镇 , 无败政 , 然酷信释氏 , 所至多禁屠宰 , 奉禄悉以饭僧 , 人目为陈佛子 。 ” …… 第二桩 , 宋太祖时代这些皈依佛门的武将们 , 几乎全是些贪财好色之徒 。 也稍作列举: ①石守信: “累任节镇 , 专务聚敛 , 积财钜万 。 ” ②王全斌: “破蜀日 , 夺民家子女玉帛” , 纵兵大掠蜀中 。 ③王仁赡: 破蜀之日 , “纳李廷珪妓女 , 开丰德库取金宝” 。 ④楚昭辅: “颇吝啬 , 前后赐予万计 , 悉聚而畜之 。 尝引宾客故旧至藏中纵观 , 且曰: ‘吾无汗马劳 , 徒以际会得此 , 吾为国家守尔 , 后当献于上 。 ’及罢机务 , 悉以市善田宅 , 时论鄙之 。 ” ⑤崔彦进: “频立战功 , 然好聚财货 , 所至无善政 。 ” ⑥曹翰: “贪冒货赂 。 ” ⑦张铎: “州官岁市马 , 张铎厚增其直而私取之 , 累至十六万贯 , 及擅借公帑钱万余缗 , 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饼 。 ” ⑧田景咸: “性鄙吝 , 务聚敛 , 每使命至 , 惟设肉一器 , 宾主共食 。 ” ⑨王晖: “性亦吝啬 , 赀甚富 , 而妻子饭疏粝 , 纵部曲诛求 , 民甚苦之 。 ” …… 皈依佛门 , 要讲求慈悲之心 , 不应该再有“专务聚敛”、“夺民家子女玉帛”之类的行径 。 赵匡胤时代的武将们 , 却一面集体皈依佛门 , 一面集体“专务聚敛” , 这种诡异的“对立统一”背后所潜藏的 , 其实是武将们强烈的求生欲 。 自唐末藩镇割据延伸到五代 , 百余年的动乱形成了一种“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游戏规则 。 赵匡胤时代的武将们 , 大多有着后周旧臣的身份 , 某些资历深厚者甚至历仕三朝以上(如慕容延钊) 。 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自然也担心这些在五代大染缸里浸泡已久的武将们有样学样——势小者惯做墙头草 , 哪边风大哪边倒;势大者则蠢蠢欲动 , 以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等前辈为榜样 。 为了睡得更踏实 , 称帝之后 , 赵匡胤即在全国推行一种新的“更戍法”:朝廷分遣禁军戍守边城 , 各军区之间的部队须经常换防 , “使往来道路 , 以习勤苦、均劳逸” 。 按《宋史.兵制》的说法 , 此法优点颇多 , 既能防止将领们化朝廷之兵为私人武装;部队间经常调动 , 还可以改善部队腐化骄惰的习气 。 弊端则是 , 宋军也自此陷入了“兵不知将 , 将不知兵”的困境 , 对外的战斗力大为减弱(倒并不影响对内镇压普通民众) 。 与“更戍法”相配套 , 对那些威望高、能力强 , 掌兵已久的将领 , 赵匡学东汉的光武帝刘秀 , 自导自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 , 一劳永逸斩断了他们与军队的连结 。
图:赵匡胤 赵匡胤严重的猜忌与严密的监视 , 让武将们集体养成了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的的处世风格 。 换言之 , 这些杀人如麻的赳赳武夫 , 并非服膺佛祖的慈悲 , 而是恐惧赵匡胤的猜忌;他们的贪婪好色未必出自本性 , 更多是在响应赵匡胤的鼓励——对于武将的贪污腐败 , 赵匡胤长期持默许态度 , 盘剥百姓固然不闻不问 , 即使侵吞数额巨大的公款 , 也往往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惩罚 。 初时 , 武将集团的贪腐尚是做秀成分居多 。 《宋史》评价石守信的疯狂敛财 , 说他“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 可谓相当透彻 。 王全斌早年的为人 , 是“轻财重士 , 不求声誉 , 宽厚容众 , 军旅乐为之用” , 克蜀之日却亲自带头敛财 , 且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 , “侵侮宪章 , 专杀降兵 , 擅开公帑 , 豪夺妇女 , 广纳货财 , 敛万民之怨嗟 , 致群盗之充斥” , 如此反常无疑也是为了自污求保——克蜀之功太大 , 赵匡胤赏无可赏 , 惟有用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污” , 才能安抚赵匡胤对王全斌的猜忌之心 。 在赵匡胤时代 , 没有自污而能保全终身的 , 唯有曹彬一人 。 这既有赖于曹彬自己懂得韬光隐晦 , 也与曹彬身为“宋朝开国第一名将” , 赵匡胤有意将其树立为典范有直接关系 。 韬光隐晦的首要之务 , 是要有自知之明 。 灭南唐之役 , 赵匡胤于出征前鼓励曹彬说:“攻克李煜回来 , 我用你做宰相” 。 副帅潘美提前祝贺曹彬 , 曹彬让他且慢祝贺 , 说这仗打赢了自己也做不了宰相 , 潘美不明白继续追问 , 曹彬意味深长地回答:“太原军阀刘继元尚未平定 。 ”凯旋回朝时 , 果不其然 , 赵匡胤对曹彬说:“现在军阀割据未平者尚多 , 你做了宰相 , 品位已极 , 岂肯再替我努力奋战?再等一等 , 为我攻取了太原再说 。 ”赏赐曹彬五十万钱了事 。 曹彬对此看得很开:“人生何必使相 , 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 ”(《涑水记闻》)作为赵匡胤刻意树立的榜样 , 据《宋史》记载 , 曹彬在朝从不违迕赵匡胤的旨意 , 也从不谈论他人过失;从不以名位功绩自重 , 路遇士大夫总是先调转车头避让;甚至从不直呼属下小吏的名字 。 赵匡胤曾让他评价当朝官员 , 曹彬的回答是:“军事之外的事情 , 非臣我所应当知晓 。 ” 但曹彬是不容易学的 。 相较之下 , 把自己搞成一个贪财好色的假佛教徒 , 更能缓解赵匡胤对自己的猜忌之心 。 赵匡胤也乐于看到他们一面贪财好色 , 一面假模假样用“信奉释氏”来装点自己有慈悲之心 。 在这样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纵容下 , 宋初的某些武将 , 遂将人性的丑恶面极端地释放了出来 。 比如 , 猛将王继勋“专以脔割奴婢为乐” , 所谓脔割 , 就是将肉割成一块块零碎 。 某日 , 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 , 大量奴婢逃出牢笼 , 跑去官府求助 。 事情闹到赵匡胤那里 , 他“大骇”之下 , 对王继勋下达了一份看起来特别狠的判决:“削夺官爵 , 勒归私第 。 仍令甲士守之 。 俄又配流登州 。 ”但这份判决只是做样子给外界看 , 并未真的落实 , 没等王继勋启程上路前往流放地 , 他已被改授为右监门率府副率 。 开宝三年 , 王继勋又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 , 到任后变本加厉发泄自己残暴的本性 , 他开始吃人了:“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 , 小不如意 , 即杀食之 , 而棺其骨弃野外 。 ”人贩子和棺材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 , 造成一种极为诡异的门庭若市 。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 , 洛阳百姓对上诉官府不再抱持希望 , 一切听天由命 。 赵光义上台后 , 王继勋被处死 , 官方统计得到的数据是:自开宝六年到太平兴国二年 , 短短五年时间里 , 王继勋前后亲手杀掉和吃掉的奴婢多达一百余人 。 如此丧心病狂之人 , 却可以在赵匡胤时代逍遥自在 , 无拘无束 。 (《宋史.王继勋传》) 宋初武将吃人者 , 王继勋并非特例 。 有斩杀韩通之功的军士王彦升 , 后来做了防御使 , 也吃人吃得满嘴流油:“性极残忍 , 俘获戎人 , 则置酒宴饮 , 引胡人 , 以手捉其耳 , 对客咀嚼 , 徐引卮酒 。 戎人血流被面 , 彦升笑语自若 。 前后啖数十百人”(《渑水燕谈录》) 。 这个吃人狂魔 , 同样在赵匡胤时代逍遥自在 , 寿终正寝 。 与纵容武将贪财好色、甚至对其杀人吃人也不闻不问相反 , 赵匡胤对文臣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 , 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 他对郡县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问题抓得很严 , “颇用重典”、“尤严贪墨之罪” 。 开宝四年 , 英州长官王元吉一月内贪污受贿七十余万(与武将们疯狂的敛财量比起来 , 实在是不值一提) , 赵匡胤亲自下达特别诏书 , 将之处死(按律罪不至此) , 以示惩戒 。 赵匡胤希望文臣们在各个方面趋向完美 , 同时也乐见武将们的道德残缺与人性扭曲 。 在他看来 , 这畸形对立的二者 , 均有助于他坐稳自己的帝位——前者可以提供更好的地方行政官员;后者可以消除“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隐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