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背后的“破窗效应”

2020年1月20日 , 当人民群众都沉浸在春节临近的愉悦气氛中 , 北京朝阳医院的一则伤医事件如同砸入平静水面的巨石 , 在全国激起千层浪!一时间 , 人们惊觉 , 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 , 2019年12月24日平安夜的这天 , 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也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 , 受害医生经抢救无效离世 。 如果说医疗秩序的屡屡失衡是一把大火 , 那么后续一系列“按闹分配”的舆论更是在这把火上浇了油 。 “大火”过后 , 质疑声也越来越响 , 一边是冲锋在“新型肺炎”战事前线的“白衣英雄” , 一边却是医院地板上触目惊心的斑斑血迹 。 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医暴 , 不免让人想到犯罪学上的“破窗效应” 。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 , 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 ,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 同样地 , 如果公众对待暴力伤医杀医的态度是“见惯不怪”、“麻木不仁” , 医患关系长期处于紧张氛围而不得缓解 , 久病沉疴之下 , 未来将难觅良医 , 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会因寒心离开岗位、更多的家长也不愿把孩子送去学医 。 严肃执纪问责 , 消除法律空白 , 曲突徙薪解决医闹背后的从众、侥幸心理才是治本之道 。 2019年12月28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 将于2020年6月1日实施 。 其中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 , 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在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从制度上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 更要将对医闹处置不力的追责广而告之 , 对“专业化”医闹进行针对性的打击 , 才能给予社会的震慑 , 还以法律的尊严 。 全社会都必须依法维护医疗场所安全、安静、神圣的就医秩序 , 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 , 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 未来任重而道远 , 如果说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是经常“护窗” , 那么严肃的执纪问责就是及时“补窗” , 建立的互信医患关系则是要有“好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