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 三 )
二、所谓“间接证据”根本无法成立
芦笛: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
芦笛: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1)韩寒的中学语文不及格 , 怎么可能当作家?
方舟子此论 , 只说明他那“高考状元”丝毫不懂文学是怎么回事 。 文学才能不是学校可以培养出来的 。 中小学的语文教育 , 只能培养出方舟子那种呆板码字机 , 亦即文字通顺 , 有一定表达能力 , 但不仅毫无想象力与感染力 , 而且毫无才气 , 毫无文采 , 毫无个人风格(诸如幽默感 , 生动感 , 激情 , 等等) 。 看遍他的所有文字 , 您也绝对记不住一句富有个人特色的警句 , 或哪怕是一句生动、机智或风趣的妙语 , 更别说什么洞幽发微、发人深省的观察与剖析了 。 他最适合写作的 , 就是毫无文采与个人色彩的说明文或其他应用文 。 这种人当然能高分通过考试 , 可惜毫无希望变成作家 , 哪怕是他最心仪并视为师表的鲁迅的冷峻与恶毒讽刺 , 他也没能耐学到手 , 不得不以 “打假”作为文学魅力的替代品 , 藉此耸人听闻 , 吸引眼球 。 他最后以科普作家为职业 , 确实是作出了唯一合适的选择 。
实际上 , 方舟子与韩寒恰好成了黑白两极 , 彰显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不合理 。 它跟驾校一般 , 只教会学生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 却并不教你开车 。 学生要想在各种路况下作出正确应对 , 还得靠自己去实践中摸索 。 它是一种“规范教育”而不是“才能教育” , 传授的主要是作文规范 , 诸如“的地得”的正确应用 , 如何立意谋篇布局 , 外带阅读时如何总结中心思想 , 段落大意 , 等等 。 但学会这一套 , 并不是当作家的必要条件 , 更不是充分条件 。 “高材生”的最好前途也就是当个“驾校教练” , 也就是去作语文教师 。
如所周知 , 历史上许多大文豪 , 根本也就没受过多少教育 。 高尔基不必说 , 就连巴尔扎克又何尝不如此?巴尔扎克的小说中病句之多 , 连他自己都心知肚明 , 曾在某部小说中拿自己这个缺陷开玩笑 。 因此 , 优良的语文成绩 , 根本就不是成为作家的必要条件 。 更何况韩寒的作文成绩是否忠实反映了他的写作能力 , 只有天知道 。 国内作文框框条条之多 , 严重限制、甚至不准学生发挥才能 。 我上高中时 , 俄文作文曾有一次不及格 , 那完全是因为它“在政治上不正确” , 突破了当时无比僵死的党八股写作范式 。 以韩寒飞扬跳脱的个性 , 他要能如方舟子一样 , 当上“语文状元” , 反倒不可思议 。 反过来 , 语文成绩优异也不能保证该生可以当作家 , 方舟子本人就是行走着的证据 。
因此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方舟子倒像是个驾校的考官 , 专业就是告诉别人哪个动作不符合交通规则 , 而韩寒则是赛车运动员 , 从来以吃罚单的速度开车 。 以方舟子僵化狭隘的视野 , 看不惯甚至看不起韩寒是必然的 。 两人根本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 。
推荐阅读
- 『张秀秀』护士张秀秀出“红区”记:那些所谓的“伟大”,总在庸常中发着光
- 脚踏实地:所谓新基建,不着边的事情
- 雷区莫踩!最近两种所谓爱国方式,已被否决
- ​所谓的礼仪,不过是效忠与尊荣的表达形式
-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所谓台北法案发表声明
- 新京报:所谓“中国不存在雾霾”的论调是遮蔽人心
- 今天只聊“负能量”
- 所谓“搞民主”原来就是个很肤浅的把戏
- 李跃华能与钟南山相提并论吗?我看能!
- 反隐身飞机导弹的一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