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丨我们脱口秀演员,日子再苦都得榨成段子

《大国小民》第1047期 本文系网易“大国小民”栏目出品

大国小民丨我们脱口秀演员,日子再苦都得榨成段子

大国小民丨我们脱口秀演员,日子再苦都得榨成段子

1 “……好的 , 谢谢大家 , 我是Echo 。 ” 我熟练地抬起右手 , 90度弯腰鞠躬 , 伴随着稀稀拉拉的掌声 , 仓促下台 。 这是我第三次脱口秀的“开放麦(演员试验段子的地方 , 票价很低)” , 也是我首次经历冷场 。 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这样的失败 , 实在太丢脸 , 幸好我朋友因为9块9的高消费票价没有来 。 下场后 , 我默默走进旁边的小房间 , 演员们都歪七倒八地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 咖啡厅里刚刚用完餐的客人留下了一张杯盘狼藉的桌子 , 服务员正准备进来收拾 , 多吉见盘子里还剩了很多水果 , 左手往嘴里塞进一坨香蕉 , 右手又叉起一块 , 问我吃不吃 。 “这不是别人吃剩下的嘛?”我问 。 “搞脱口秀的没几个吃得起水果 , 有机会吃就多吃点吧 。 ”多吉回复 , 转头又拿起一枚圣女果开始吆喝 , 大家就像冬眠醒过来的动物一样 , 七手八脚地开始捡水果吃 。 服务员识趣地出去了 , 留下一群仿佛在吃流水席的脱口秀演员们——为了上7点半的开放麦 , 大部分人都是下班后涌动在晚高峰中匆匆赶来 , 自然来不及吃饭 , 饥饿让人放下了矜持 。 新疆小伙子艾克抬起那双迷人的欧式大眼 , 叫多吉递过去一块西瓜 , 转而低头又开始面对着手机 , 继续跟女粉丝撩骚 。 黄没没此时拿着手机过来录像 , 嘴里喃喃自语 , 他是编导专业的学生 , 大三 , 东莞人 , 自带黄色属性 , 空余时间做点vlog来玩 。 不过没有人喜欢和他拍照 , 因为他拍照只看手机有没有准备好 , 从不看人有没有准备好 。 他从学校赶到开放麦场地 , 来回要在地铁里待上3个小时 , 比他一天学习的时间都还要多 。 多吉挑起一块火龙果给我 , 我摇摇头 。 “别这样 , 是这届观众不行 。 ”多吉走到我身边 。 他30多岁 , 西藏人 , 光头 , 某新媒体公司的艺术总监 , 做脱口秀也有两年多的时间 , 算是资深老前辈 。 “真的吗?”我说 。 “假的 。 ” “冷场太正常了 。 ”他边吃边说 , “我也冷过好多次 , 尴尬得要死 。 ” “你都冷过场?” “当然 , 谁没冷过 。 ” “那就没事了 , 我以为就我呢 。 ” “我是为了安慰你才这样说的 。 ” 演出结束 , 我们七八个演员们开始收拾现场 , 扯掉黑色幕布 , 把凳子归位 , 转身下台阶 , 往最近的“全家”超市出发 。 俱乐部老板二娃豪气地叫大家“随便拿” , “总价必须保证在50块以内” 。 几个收银员听见了 , 开始相互递眼色 , 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 我们在那里开始了这一晚表演的复盘大会 , 桌子上摆着琳瑯满目的饮料和几包花生米 , 二娃很开心 , 因为结账时只花了47块钱 。 这次我在场上本是想吐槽我妈小时候给我洗澡时的狰狞模样 , 以为效果会不错 , 大家点评道: “但你有点放不开 , 表演没跟上 。 ” “这样现场效果就大打折扣咯……” “语言不够简练 , 里面很多废话直接拖慢了节奏 。 ” 我嘴上也在“深刻地自我检讨” , 但心中的挫败感的确很难平复 。 冷场是做脱口秀最恐怖的事 , 一旦出现冷场 , 你便想着要去补救 , 但往往事与愿违 , 越是补救 , 越是出错 。 补救到让你意识到自己是在很努力地讨好观众 , 一种恶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 “想开点啦 , 看看9块9的票价 , 观众们还想要啥自行车?” …… 半小时后 , 复盘大会失去了严肃性 , 大伙开始插科打诨 , 荤段子一个接一个 , 比我们自己写的段子精彩太多 。 二娃审时度势地出来提醒一句:“散会啦 , 大家明天还要上班呢 。 ” 这时已经夜里10点了 。 多吉开着他那辆红色的Jeep回去 。 他是为数不多有房有车的脱口秀演员 , 经常在我们面前肆无忌惮地炫耀 , 说下次要开自己的路虎出来 。 我说他骗人 , 他就专门给我发了他开路虎的小视频 , 我回了两个字:“爸爸 。 ” 剩下的人 , 无论是在郊外上学的大学生 , 刚毕业住在市中心工作的白领 , 或者像我一样为了图便宜租在三环外的普通打工人员 , 都只能搭乘地铁回家 , 包括我们的老板二娃 。 二娃自称“成都钟楚红” , 卷发 , 大眼 , 身材娇小 , 大龄单身未婚 。 她倒是很希望自己是老板娘 , 但始终没有男人愿意做老板 。 我们这家“4fun”脱口秀俱乐部 , 场地是租的 , 名字是她自己取的 , 目的跟名字一样 , 为了好玩(for fun) 。 白天她是人模人样的培训师 , 凭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客户 , 周三、周五晚上摇身一变就成了开放麦主持人 , 一脸嬉笑和观众们调情逗趣 。 在渐渐驶离市中心的地铁5号线上 , 二娃回到自己在郊区的家 , 一边感叹无人为自己留灯等待 , 一边笑嘻嘻地把今天从开放麦挣来的两百块钱存进自己的养老保险基金里面 。 而我们 , 也都在铁轨声中渐渐消失在成都的夜里 。 2 从上大学起 , 我便痴迷单口喜剧(stand up comedy , 一个人 , 一只话筒 , 就是全部的表演组成 , 以段子的形式聊自己的生活 , 表达自己的观点 , 其实跟脱口秀不太一样 。 国内观众习惯把这种娱乐形式叫做脱口秀 , 行业内我们大家都叫单口喜剧) , 甚至有想过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 但我所知道国内知名的脱口秀俱乐部都在北京或者上海一类城市 , 身在成都的我也就断了念想 。 去年6月份 , 我在网上看到北京单口喜剧演员郝雨(嗯 , 就是曾经唱《大学自习室》的那个)要来成都做演出 , 当即定了票——演出就是由4fun的俱乐部承办的 , 场地在一家书店 。 郝雨那晚的表演相当成功 , 台下百多个观众被他逗得前仰后合 。 我第一次见多吉也是在这场演出时 , 他是这场演出的主持人 , 那时还比较胖 , 看起来很讨喜 , 讲话慢吞吞 , 段子却还挺能笑 。 活动结束后 , 他在台上说:“要是大家有兴趣想讲脱口秀 , 都可以来加我们俱乐部的微信群 , 提前写好稿子都有机会可以上 。 ” 我没想到成都还有这样的俱乐部 , 很想加入 , 但又没有自信 , 觉得人家应该看不上我 。 结果第二次看线下演出 , 我又碰见了多吉 。 这场他做开场嘉宾 , 现场气氛冷得惨烈 , 他试图用干笑来缓和一下气氛 , 那颗光头已经开始微微冒汗 。 “什么玩意儿?”我想 , “这样都行 , 那我也行 。 ” 于是 , 我果断去加了多吉的微信 , 表明想法后 , 他把我拉进开放麦的报名群 。 我以我弟弟的故事为创作蓝本 , 断断续续写了几周 , 出了第一版稿子 。 发给老板二娃 , 她说我写得太像故事了 , 需要重新修改 , “最好能挖掘你自己的生活 , 你自己的内心” 。 我真心觉得自己写的没问题 , 是她审美还没到 , 便把稿子先扔在一边 。 一周时间过去了 , 我还没有决定到底要不要继续写下去——其实不去讲脱口秀 , 我的生活也不会缺少什么 , 安心做一个观众也行 。 脱口秀是一种自我表达 , 我没有必要把我自己的私人生活剖开来让别人笑 , 只要不去做 , 那我永远可以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 。 不过 , 内心深处 , 我是很想改变当时那种无聊的生活 。 我决定暂时不写弟弟了 , 先回过头看了一下自己 。 2017年 , 我大学本科毕业 。 我骨子里就向往自由 , 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 , 都不在我的求职范围内 。 我误打误撞找到一家自媒体公司 。 老板做了十几年的商报采访人员 , 因为喜欢徒步 , 辞职创业干起了这个公司 , 主要拍摄徒步的视频 。 我就跟在团队里面做“小编” , 负责推文的撰写和徒步过程中的后勤安排 。 不得不说 , 几个月的工作时间里 , 在藏区的深山里 , 在甘肃荒芜的沙漠戈壁里 , 在无人区漫漫的雅丹林里面 , 都留下过我的屎和尿 。 累 , 真的累 。 一进山就至少一周 , 每天徒步十几二十公里 , 中午随便吃点垃圾食品对付一下 , 天黑后开始搭帐篷烧火做饭 。 积雪融化后的山泉水冷到刺骨 , 我们在下游刷牙洗脸 , 上游取水做饭 , 差不多晚上8点睡觉 , 浑身脏兮兮地挤进睡袋里——摄影师更可怜 , 还得熬夜守着相机拍延时的天空 。 我的小腿总是胀得生疼 , 全身疲软 , 唯有拉上帐篷的拉链前 , 抬头看看深紫色的浩瀚星空 , 一天的疲劳才稍微得到一点缓解 。 我那时候真希望天永远都不要亮 , 好让我永远在睡袋里睡着 。 毕竟那时我才22岁 , 还没有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兴致 , 干到8月 , 我就辞职了 。 离职后 , 想不到团队中曾一起工作的一个富二代看上了我——可惜是个女的——说我写文案还可以 , 她那里刚好也有个视频项目需要一个文案 , 要不要一起去干? 见我犹豫 , 她主动找到我 , 跟我沟通 , 晚上用她的奔驰车送我到楼下 , 看着小区门说 , “你住这里啊?”我点点头 , 她自然地接上一句:“放心 , 跟着我干 , 以后你一定会住在更好的小区 。 ” 我信了她的邪 , 跟着她直接去了菲律宾拍节目 , 结果中间跟她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 因为维护另外一个同事 , 我公然跟她对峙 , 甚至在当天拒绝了她给我分配的任务 。 于是 , 我彻底地失业了 , 而2018年才刚开始不久 。 3 拿着之前赚的一点钱 , 我彻底停掉了工作 , 专心在家写作 , 幻想一炮而红 。 饿了 , 我就去菜市场买包子 , 一次买五六个 , 可以吃一两天 , 免去烧火做饭浪费时间 , 吃了差不多一个多月 , 所以 , 现在我拒绝吃任何馅儿的包子 。 我住在玉林 , 听民谣的文青们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浪漫的地方 , 实际上里面老气横秋 。 这个叫“芳华”的社区 , 大白天像我一样待在家里的 , 也只有一些老人和小孩了 。 无所事事的我经常站在窗台望着楼下 , 合租的室友每天早出晚归 , 见我总是在家蓬头垢面 , 还以为我是精神病 , 要么就在做违法的事情 , 对我的态度有些微妙 。 于是我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她 , 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 , 她过几天还给我了 , 还送了一盆小小的多肉 , 让我放在屋子里 , 看起来有点生机 。 我小心翼翼地把多肉放在窗台 , 每天精心地养着 , 就像史铁生最初生病时一样 , 他也是养着一颗洋葱 , 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颗按照自然规律生长的植物上 , 只要开花了就是有希望 , 自己的腿一定就能好 。 我知道多肉不会开花 , 但是只要它不死掉 , 我的生活还是有希望 。 我的生活从几个月前的高节奏高压突然转变到了现在这般浑浑噩噩 , 像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一样 , 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 我跟大部分朋友都断联了 , 没有了社交 , 当然 , 我自己也不好意思社交 。 我常常半夜在出租屋的床上惊醒 。 那是一张很老的木床 , 底下断了一根横梁 , 睡起来凹凸不平 。 我跻身在旁边平坦的一侧 , 午夜梦回 , 突然就开始流泪 。 我感觉自己是个废物 , 我的未来一片漆黑 。 我陷入自己的执念:人是能独自完成成长的 , 我根本不需要去接触外界 , 一个人也能好好的 。 事与愿违 , 在封闭自己的这段时间里 , 我得到的并不是成长 , 而是迷茫和焦虑 , 我内心极度渴望与人交流 。 我在一个网络文学平台上有了百万阅读量 , 拿到了237块钱——终于 , 荒废半年后 , 我决定开始找工作了 。 这半年似乎耗尽了我对写作所有的热情 , 我不想再做任何跟文字沾边的工作了 , 决定去机构里教英语——一切似乎都好了起来 , 认识了新的朋友 , 有了固定的收入 。 等到了2018年底 , 我觉得自己也差不多稳定了下来 , 还花几千元请爸妈来成都玩了几天 。 我妈对我的状态稍微放心了一点 , 虽然我的工作比不上公务员和老师 , 但至少表面看起来还挺体面 。 临行前一晚 , 我问我妈:“你知道为什么我要继续待在成都吗?” 我妈摇摇头 。 “因为有希望 。 有希望我生活一定会慢慢变好 。 留在大城市里 , 总归是有希望的 。 ” 我说完 , 我妈沉默了下 , 说:“那你先把之前从我这借的房租还一下 。 ” 可我的“稳定”也不过小半年 , 去年2月 , 这家培训机构的老板跑路了 , 我又没了工作 。 就在钱快要花光的时候 , 有学生联系到我说想找我继续补课 , 勉强维持了几个月后 , 我又找家里借钱 , 我妈立刻生气了:“自己选的生活就要自己负责 , 有本事就别找家里借钱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