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鼠”的那些事

中华书局 岁逢庚子 , 生肖属鼠 。 鼠 , 实际是哺乳纲啮齿目许多小动物的通称 , 包括好多种类 。 据《尔雅》记载 , 有鼢、鼸、鼬、鼫、鼤、鼯等等 。 我们常见的家鼠、田鼠 , 不过是鼠族中的两个支派 。

中国古代关于“鼠”的那些事

[明]朱瞻基《菖蒲鼠荔图》 凡属鼠类 , 对人类或多或少都是有害处的 , 人类对鼠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 民谚曰“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 , 正说明了这一点 。 后魏文人卢元明曾写有一篇《剧鼠赋》 ,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鼠的憎恶 。 赋中刻画鼠的形象说:“须似麦穟半垂 , 眼如豆角中劈 , 耳类槐叶初生 , 尾如杯酒余沥 。 ”描绘鼠的猖狂时又说:“或寻绳而下 , 或自地高掷 , 登机缘柜 , 荡扉动帘 , 忉忉终朝 , 轰轰竟夕 。 ……或床上捋髭 , 或户间出额 , ……欹覆箱奁 , 腾践茵席 。 ”他认为鼠的“毛骨莫充于玩赏 , 脂肉不登于俎膳” , 因此责问老天:“嗟天壤之含弘 , 产此物其何益?” 鼠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的也不都是反面角色 , 那些“无名鼠辈”中也有不少能够展现出惊人之举 , 不由得不让人带着一种神秘的心理去揣测 。 于是 , 老鼠在中国古代神话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 关于它的神话传说纷繁复杂 , 久传不绝 。 然而 , 由于对鼠的憎恶 , 人们常以鼠为喻 , 来讽刺、嘲骂公众所憎恶的人 。 《诗经·硕鼠》中说:“硕鼠硕鼠 , 无食我黍 。 三岁贯汝 , 莫我肯顾 。 ”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 , 不要再吃我的粮食啦 , 多年来我伺候你 , 你却一点不肯怜惜我 。 这分明是用“硕鼠”来讽喻当时那些大腹便便、不劳而获的统治者和剥削者 。 诗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 可谓形象逼真 , 比拟恰切 。 与此相似而讽刺性更强的是《河东记》所载的一则寓言 , 讲的是有个名叫李知微的人在黯淡的月光下看见一群几寸长的小人 , 其中一人峨冠紫衣 , 端坐在古槐树下 , 两旁侍立十余人 , 一一向紫衣者求官:“请恩准我做西阁舍人 。 ”“请俯允我当殿前录事 。 ”“我愿任都尉 。 ”“我要当主簿 。 ”紫衣者闭着眼睛一个劲儿地点头 。 封官许愿事毕 , 大家便都钻进一个洞穴里去了 。 第二天早上 , 李知微掘开洞穴一看 , 里边有十几只老鼠 。 这个寓言强烈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大小官僚 , 认为那些拥有堂皇官衔的老爷们其实只是些鼠辈小人罢了 。

中国古代关于“鼠”的那些事

齐白石在《小鼠翻灯》作诗云:“昨夜床前点灯早 , 待我解衣来睡倒 。 寒门只打一钱油 , 哪能供得鼠子饱 。 何时乞得猫儿来 , 油尽灯枯天不晓 。 ” 一只躲在粮仓里的大家鼠 , 一天消耗的粮食甚至比一个成人还要多;而一个躲在人群中鼠窃苟营的歹徒 , 对社会的危害又远远超过一只老鼠 。 对这两者 , 我们都必须狠狠地打击 。 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张汤 , 执法严厉 , 对贪官污吏、不法贵族的打击不遗余力 , 一时威慑京师 。 他的事业就是从幼年时惩罚老鼠开始的 。 张汤幼时 , 家中鼠患猖獗 。 一天 , 他父亲煮熟了一块肉 , 因有事外出 , 便留张汤在家 。 父亲回来时 , 熟肉已被鼠叼走了 , 于是父亲大怒 , 打了张汤一顿 。 张汤很生气 , 恨极了老鼠 , 到处找鼠洞 。 他在一个鼠穴里发现有几只肥胖的老鼠正围着那块熟肉大吃 , 便设法将它们一网打尽 , 并用绳索系牢倒挂在庭前 。 然后 , 张汤按“大汉刑律” , 一本正经地写了“盗人财物、构陷无辜”的判词 , 向“罪犯们”宣读后判处其死刑 , 当场磔杀 。 张汤的父亲看到儿子写的判词很老练 , 处分得当 , 便让他学习律令 , 这决定了张汤一生的道路 。 这样的故事不仅本身血肉比较丰满 , 而且有力地刻画了张汤的性格 , 所谓“三岁看老” , 张汤“治鼠”一幕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 由此看来 , 张汤作为“酷吏”的名声 , 与老鼠是大有关系的 。

中国古代关于“鼠”的那些事

西北政法大学张汤墓遗址 鼠类的作奸犯科 , 不但很狡猾 , 有时还很凶狠 , 并非轻易就能制服 。 捕鼠 , 要讲究方式方法 , 也要考虑战略战术 。 蒲松龄《聊斋》中的《大鼠》颇能给人启发 。 故事说的是 , 明朝万历年间 , 宫中有鼠大如猫 , 十分凶狠 , 用猫去捕捉反而常被它啖食 。 后来觅到一只雪狮子猫 , 投入鼠屋 , 宫中人关了门窗在外窥视 。 不久 , 那只壮实肥胖的大鼠出洞了 , 见到狮子猫就暴怒地奔过去求斗 , 那猫却一跃上桌避开它 。 大鼠跟着上桌 , 猫又跳下来 。 这样上下来回近百次 , 窥看的人都以为狮子猫怯战 , 最后还会被鼠咬死 。 哪知跳上跳下若干次后 , 肥胖的大鼠力气不支 , 伏在地上喘息着休息 。 这时 , 狮子猫像闪电一般跳到大鼠身上 , 爪子紧抓鼠毛 , 利齿龁碎了鼠头 。 对于鼠 , 人们所抱的态度往往是捕杀 , 然而古人却曾有过些天真的想象 。 如《桂苑丛谈》载 , 广陵有一乞丐会制“却鼠符” , 把这种符挂在室内 , 鼠就不敢停留、出现了 。 这显然是无稽而不科学的幻想 。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写过一篇《却鼠刀铭》 , 说有一把宝刀具有却鼠之效 , 此刀入门 , 鼠类就潜逃无迹 。 这实际也是苏东坡浪漫主义的设想罢了 。 尤其甚者 , 居然还有人既不捕鼠 , 也不却鼠 , 而是把鼠当作与自己命运有关的“神”而优待供养起来 。 唐代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也是说老鼠危害人类的 , 情节比较复杂 , 寓意也很深刻:永州有个属鼠的人 , 尊鼠如神 , 因此不养猫 , 也不准人们捕捉老鼠 。 他家里的老鼠越来越多 , 十分猖獗 , 弄得家具残缺 , 衣物破烂 , 连人吃的东西也是老鼠剩下的 。 但他对此却并不感到厌烦 。 过了几年 , 这人搬了家 , 这座房子搬进了一位新主人 , 而老鼠仍旧像原来那样胡作非为 。 新主人认为鼠是“恶物” , 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 , 关上门 , 撤下瓦 , 用水灌洞 , 请人捕打 , 杀死的老鼠成堆 。 猖獗的老鼠终于受到治理 , 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老鼠在个别人的庇护下以为可以“饱食无祸” , 从此就肆无忌惮 , 但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长久的 。 老鼠不能认清自己始终是老鼠这一事实 , 一旦换了新的主人 , “人人喊打”的老鼠的灭顶之灾就降临了 。 这里显然有借鼠喻人的意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