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簿:老北京的电话号簿信息量不小 可查到文化名人住宅电话

有人就有社会活动 , 有社会活动就需要沟通联系 。 现在人们的沟通方式很多 , 各种通信工具齐全 , 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 。 而在百年前乃至几十年前 , 打电话都是个稀罕事 , 这从老北京的电话号簿里就可见一斑 。

目前所存最早的北京《电话号簿》是宣统三年正月刊印的 , 这本1911年出版的电话号簿原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


电话号簿:老北京的电话号簿信息量不小 可查到文化名人住宅电话

翻开这本发黄的老电话簿 , 看到那些古意盎然的老街、老行当 , 读着那些古朴的文字 , 仿佛回到上世纪初的北京城 。

旧时的电话号簿都是竖版排列 , 记录的电话用户包括政府机构、商铺、银行、医院、学校、报馆、书局 , 都以“单位名”+地址的形式出现 , 比如吏部衙门/度支部街、内联升官靴局/乃兹府等 。 而以个人名义登记的用户 , 其中官员电话以“姓或全名”+供职地点+地址的形式出现 , 比如王宅(翰林院)/烂缦胡同(现作烂漫胡同) , 王宗羲(邮传部)/北火扇;平民用户只登记全名 。

1911年的电话号簿主要刊登的是位于琉璃厂的南局电话和位于灯市口的东局电话 。 当时北京城内只有这两个电话局 , 而且已经从最初的磁石人工交换机更新为共电式人工交换机 。 南局服务区域是外城 , 所以号簿中有大量商号、金店、票号、车站、饭店的电话 , 著名的老字号如荣宝斋、清秘阁、瑞蚨祥等已经赫然在目 。 东局服务内城 , 因此号码中多有衙门、王府等 , 比如涛贝勒府(东局1013号) , 就是和硕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 , 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涛 , 是当时著名的京剧票友 。 另如恭王府(东局1040号) , 是前恭亲王奕?嫡孙溥伟的府邸 ,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恭亲王 。

1911年 , 京城能在家里安装私人电话的平民并不多 , 粗略看去有王瑶卿/韩家潭、朱幼芬/韩家潭、王蕙芳/樱桃斜街、张晓山/太仆寺街 。 前三位是清末民初的京剧名角 , 后一位开了著名票房;张展云/椿树胡同头条东口 , 张氏在1905年创办《北京女报》;蒋式/西城根 , 蒋是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长 。


电话号簿:老北京的电话号簿信息量不小 可查到文化名人住宅电话

这本老号簿不像现在的大黄页那样按类别排列 , 或是按笔画顺序检索 , 而是按照当时的电话号码顺序排列 , 比如南局第七号是五城中学堂 , 要想找到五城中学堂的电话只能一页一页找 , 所以查找起来极为不便 。 有意思的是 , 这个五城中学堂 , 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它的电话号码历经一百多年 , 至今未变!在北京电话的发展史上 , 多少次的扩容、升位、改网、割接 , 师大附中这个号码只是局号从南局变为3局、33局、303局、6303局 , 而用户号码一直没有变化 , 这在整个北京电话网上都是罕见的 , 也成为见证北京电话百年发展的一个实例 。

更有意思的是 , 这本号簿刊印于清朝末年(1911) , 当年就发生了辛亥革命 。 次年 , 皇帝逊位 , 清朝退出历史舞台 , 取而代之的是民国 。 因此 , 这也许是清朝最后一版《北京电话号簿》了 , 改朝换代更提高了这本号簿的收藏价值 。

电话号簿:老北京的电话号簿信息量不小 可查到文化名人住宅电话。除了宣统三年这本老号簿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话号簿 , 虽然外表已经斑驳不堪 , 内页也早已泛黄焦脆 , 但是翻开这几本号簿 , 仿佛老北京城商号一片繁华忙碌的景象就在眼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