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罪魁祸首:过度思考(反刍思维)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 , 喜欢的关注吧!

抑郁症罪魁祸首:过度思考(反刍思维)

文/老K “某天和我爸吵架 , 我吼了他一句 , 然后去睡觉了 。 我开始想:他刚才好像很生气的样子 , 他还说我这个样子哪像大学生 , 他是不是后悔让我出去上学了?下学期的生活费会不会不给了?他是不是觉得白养我了?他现在肯定气的睡不着 , 哎 , 我也觉得自己不该那样 。 可我也很委屈呀 , 他凭什么不尊重我意见 , 这么多年都不把我当成有独立思想的人 , 我不只是因为今天的事才发火 , 他上次出去旅游时候不问我意见就选景点 , 高中时候他没问过我就给我报补习班 , 想生二胎也没问我意见直接就生了…哇我好绝望好想哭…他是不是也在反思?他肯定还在生气 , 我去找他谈谈 , 顺便我是不是要道个歉?他对我失望了怎么办…然后我站在他卧室门口 , 听到他震天响的呼噜声 。 ” ——知乎作者引觞w的回答 想太多有时候也是一种病 , 很多抑郁症患者看到这样的情况并不陌生 , 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天生最不缺乏的就是“自省”能力 。 可是有人会说 ,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日多次省察自己 , 为人做事 , 是否忠诚、尽心?与朋友交往 , 是否诚实、守信?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 有没有温习?这就是内省 , 内省即是修行 。 可凡事过犹不及 , 当一个人过度对自己关注时就会陷入到“反刍思维”中 , 这种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 , 持续关注自身消极情绪的状态 , 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刍思维(rumination) 。 有部分学者认为反刍思维是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和易感因素 。 反刍思维会反复思考很多负面的事情: 生活:为什么我每天都这么累?我是不是得了绝症? 爱情:他为什么不秒回我的信息?他喜欢别人了? 工作: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 , 就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了......

抑郁症罪魁祸首:过度思考(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与抑郁症的关系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对反刍思维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 结果显示长期反刍思考的人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 , 完成任务的能力也更差 。 更糟糕的是 , 他们虽然想的多 , 可行动力极其差 , 而且行动力也很差 。 典型的思想的巨人 , 行动的矮子 。

抑郁症罪魁祸首:过度思考(反刍思维)

实验结果中 , 他们发现虽然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 , “缜密思考”、“自我分析”会让你觉得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了 , 但这同时也会阻碍你 , 让你的大脑失去控制 。 反刍思维是人们在陷入抑郁情绪后的常见思维形式 , 而反过来喜欢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也有更高的风险罹患抑郁症 。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反刍思维”曾经发表在《认知科学》的一篇杂志显示 , 陷入反刍思考模式的人 , 大脑中内侧前额叶和后侧扣带回的活动水平显著升高 。 内侧前额叶被认为是关于自我关注活跃的脑区域 , 当人们思考问题更多关于自己的时候 , 这个区域会更加活跃 。 而后侧扣带回则被认为和自传体记忆的加工有关 , 也就是当人们回忆自己过去记忆时 , 这个位置就会更加活跃一些 。

抑郁症罪魁祸首:过度思考(反刍思维)

与反刍思维密切相关的脑区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 反刍思维背后的脑机制也许与负责自我以及自传体记忆的脑区有关 。 如何摆脱“反刍思考”陷阱

抑郁症罪魁祸首:过度思考(反刍思维)

通过听从自己的本能 , 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简单的智慧” 。 心理学家Gerd Gigerenzer认为 , 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基于复杂的经验法则 。 Gigerenzer说 , 要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做出正确的决定 , 你必须善于忽略信息 。 这一点和人们为何总是频繁寻求灵修、瑜伽冥想或正念有很大关系 , 练习正念 , 有意识地将你的注意力放在你此时此刻所看到 , 听到 , 触摸到 , 感觉到或闻到的东西上面 。 正念可以帮助你的大脑走出自动意识漫游状态 , 抑制DMN 。 觉察你此刻的直观体验可以激活大脑的任务行动网络 。 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的时候 , 要你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的原因 , 因为过度思考的人更多听从的是外部评价系统 , 而尊重感受虽然不一定会满足更多人的期待 , 可是你一定不会“背叛你自己” 。 拿我最近在追的一部剧《精英律师》中一段经典的对白讲就是“让谁失望 , 都不能让自己失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