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洋片儿
洋片儿 , 父亲说他儿时也玩过 。 那时的洋片是礼拜天他跟大人去教堂里做祷告时 , 洋嬷嬷送的礼物 。 那些小硬纸片儿上印着漂亮的图案 , 有胖乎乎的洋囡囡、长翅膀的小天使 , 还有神奇的马车 , 里面坐着戴着黑烟囱般高帽的翘胡子洋人…… 父亲说 , 他们那时洋片儿的玩法很简单:用手掌把洋片儿正面扑盖在地上 , 让别人猜是天使还是洋囡囡 , 猜对了算赢 , 猜不准算输 , 文绉绉的 。 刺激点的是扇洋片儿 , 手中洋片儿猛地往地上一扇 , 使对方放在地上的洋片儿翻身即为赢 。 力道、技巧兼用 , 属全身运动 , 三九天亦会玩出汗 。 还有一种玩法 , 是把洋片儿贴在墙上高一米左右的地方 , 放手任其飘落 , 若能覆盖地上的洋片儿算赢;盖不上则由对方如法炮制 。 这种玩法输赢挺大 , 一次十几张甚至几十张 , 有实力的大孩子才敢这么玩 。 到了我的儿时 , 洋片再也没有舶来品了 , 都是公私合营的印刷厂自己印的 , 但人们叫顺口了 , 依然称作洋片儿 。 学校附近的小摊上买到的洋片儿都整张的 , 一大张16开的硬纸 , 价格也就一两毛钱 。 上面像扑克牌一样横竖排列着很多小张画片 , 买回家用剪子把大张画片铰成小张 , 就可以用来扇的洋片儿了 。 洋片儿是成套的 , 上面印着各式各样的小人 。 人物有《西游记》的 , 有《红楼梦》的 , 有《三国演义》的 , 有《水浒》的;还有革命英烈、劳动模范、生产建设标兵及各地名胜风景的图片……图案大小差不多 , 但也略有出入 (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 。 那时 , 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洋片儿 , 样子有些得意忘形 。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 , 我们家还住在锡林南路交通学校附近 。 那时中山西路新华书店 , 常有新版的洋片卖 , 为了凑够一毛五分钱 , 我翻遍了交校院里的垃圾箱 , 寻找可以卖钱的东西 。 一次 , 大约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 我终于攒足了一绺废铜丝和十几个牙膏皮 。 到南茶坊的废品收购站卖了两毛钱 。 那时 , 我和玩伴们通常是在一个两尺见方的水泥窨井盖上玩 。 这就是洋片儿之间搏杀的战场了 。 两个人玩 , 直到五六个人玩 。 除了最先开局的 , 其他人各自把洋片儿下在这块窨井盖及四边水泥井沿的范围之内 , 尽量是不容易被人家能扇动的地方 。 开局的先扇 , 手持自己的洋片儿往地上一甩 。 小小的一股风 , 就可能把地上被扇的那张刮翻 。 用劲够大的话 , 还可能把人家的扇出界外 , 扇落窨井盖下 。 或者 , 找准破绽用点巧劲 , 有可能让自己这张洋片儿的一个尖角插入被扇的那张底下 。 都算旗开得胜、出师大捷 。 而要是反过来 , 自己的出界 , 或者自己的盖在人家身上 , 就算出师不利、遭受败绩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在路上 , 常见三五个孩童蹲在空地上 , 围成一个圈比划着 , 时不时传出手掌拍地声 , 以及孩子们的唏嘘声、欢呼声 。 在当时 , 扇洋片儿是孩子们最迷恋的游戏之一 。 那时的孩子几乎人手一叠洋片儿 , 随身带着 , 小伙伴们一碰头 , 就会扇起洋片儿 。 洋片儿之所以这么受欢迎 , 是因为那个年代“缺少色彩” , 孩子们的课本鲜有彩色图案 , 而洋片儿上印着彩色图案 , 能使人赏心夺目 。 那时的孩子都爱收藏洋片儿 , 谁攒的多 , 谁就会受到崇拜 。 想要洋片儿攒得多 , 有两种方法 , 一是“买” , 家里有闲钱的孩子 , 会买整版的洋片儿 , 拿回用剪子剪下来玩;另一种是“赢” , 就是想办法把别人手里的洋片儿赢到手 。 技高的孩子 , 几个回合下来 , 手中的洋片儿就有一叠;技术不好的孩子 ,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洋片儿被人赢走 。 有时跟几个要好的伙伴扇洋片儿 , 能一扇一个上午 。 手在地上拍呀扇啊 , 尘土飞扬 。 玩得投入时 , 有的孩子会用脏手擦汗 , 顷刻间就成了个大花脸 , 但他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 洋片儿可以用手去扇 , 也可以用嘴吹 , 只要能使对方的洋片儿翻身都算赢 。 一次 , 我和同院的小伙伴老虎、四猴、三干头玩 。 我一口气就吹完了大半儿 。 还剩一张 , 只要轻轻一吹 , 我就算赢了 。 可就在这时 , 老爸叫我去帮他扶住自行车 , 他要捆东西 。 帮忙回来 , 我弯下腰用嘴轻轻一吹 , 最后一张洋片儿准确地翻了过去 。 我赢了!我刚要收洋片儿 , 这时三干头用手把我拦住说:“等等 , 这儿还有一张呢 , 你没吹翻过去 。 ”这次轮到他了 , 他先一口气吹开上面的洋片儿 , 又一口气吹翻了最后一张 。 他赢了 。 事隔多年我才醒悟过来 。 原来他俩趁我不在时做了手脚 , 把一张已经吹翻的洋片儿又翻回了来 , 然后隐蔽好 , 让我上了一个大当 。 三干头后来是一个大型国企的董事长 , 去年退休赴美定居去了 。 听说那家伙没少打闹下钱 。 在纽约、华盛顿都有房产 。 早期洋片儿上的图案大多数是名著里的人物 , 后来与时俱进 , 有了变形金刚、圣斗士、黑猫警长等动画片角色 , 深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 好像现在仍有类似洋片的东西 , 虽然玩法和我们那时大相径庭了 , 但图案更加丰富多彩 。 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樱木花道”“四驱兄弟” , 只要动画片中演过的 , 几乎都会出现 。 不少成套的洋片儿还有故事情节呢 , 要想凑够它们可不那么容易 。 回首儿时 , 感慨万千 。 真是应验了那句“穷有穷的活法 , 富有富的烦恼 。 ”小时候物质生活不及现在的万一 , 但心中是却是充满着无比喜悦与富足 。 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 , 却是心中压抑 , 焦虑常伴…… 访旧半为鬼 。 当年一起扇过洋片儿的人们 , 如今都已步入古稀之年 。 每当看到儿时把玩过的洋片儿 , 心中就会回想起那些富有特色的童年时光 。 那种感觉 , 是今天的小朋友们感受不到的 。 那种感觉 , 已成为许多人特有的彩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