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珠峰攀登者忆攀登经历:8000米时氧气面罩突然坏了( 五 )
王学峰到现在都不知道冲顶当天 , 自己的氧气面罩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 “吸不进氧气 , 怎样吸都感觉吸不进 。 ”夏尔巴协作帮他更换新的氧气瓶 , 也没有任何作用 。 他摘掉氧气面罩 , 开始呼吸海拔8000米的空气 。 但很快 , 缺氧让他有了更强烈的窒息感 , “胸闷 , 喘不上气来” 。
随后的攀登路上 , 他在摘面罩和戴面罩中循环 , 这耗掉了他很多体力 。 打头阵的他慢了下来 , 直到其余队友全部超过他 。
他弓着背往上爬 , 大口喘气 , “抬头都费力气”“太累了 , 好大的风啊” , 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
撑到8500米时 , 他终于向自己的夏尔巴向导说 , “我要下撤” 。
这名夏尔巴人不停地鼓励他:“坚持一下 , 你可以的!”
不久后 , 他看到了珠峰顶 , 但糟糕的身体状态仍没有好转 , 他再次向向导提出:“我要下撤 , 只有1瓶氧气 , 够我上去 , 也不够我下去了 。 ”
距山顶不到300米时 , 夏尔巴向导把自己的氧气装备换给了他 , 示意他继续攀登 , 此前他一直拒绝了王学峰提出交换装备的请求 。
王学峰看到他不停地敲击着氧气面罩 , 隐约也担心这个第一次攀登珠峰的年轻夏尔巴人会不会冒的风险太大了 。 前一年的登顶人数、夏尔巴人向导的成功经验 , 都是登山探险公司招揽客户时的竞争力 。
喜马拉雅山脉上 , 氧气面罩出现问题远不止王学峰一个人 。 何玉龙的夏尔巴人向导在海拔8700米时氧气面罩也突然坏掉 。
“我当时就蒙了 , 如果他下撤 , 我也一定要下撤 , 可是我离山顶这么近了 , 下撤还不是因为我的原因 。 ”即便自己身体状态良好 , 他也不能接受自己独自面对剩下近200米未知的风险 。
7
在南坡和北坡攀登的4支队伍都没有签“生死协议” 。
出发前 , 登山公司为每名队员买了保险 。 也有队员主动写下了遗嘱 。
“体能、技术、装备等都跟死亡率相关 , 我已经尽全力准备了 。 如果真的遭遇雪崩或者地震 , 那也就认了 。 ”李伟尊重那些留在山上的人 , 但他从出发时就告诫自己 , “登顶并不是目的 , 登顶是为了更好地回家 。 ”
“珠峰不是最难的山峰 , 但本身的海拔就是第一杀手 。 很容易让人丧失判断力和正常人的思维 。 ”2013年登顶珠峰的张翔海曾说 。
2019年 , 珠峰南坡“堵车”成了热议的焦点 。 有媒体联系王学峰采访 。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交通广播电台采访人员 , 与他电话联系 。
“他们就是想套我话 , 要我说出来‘堵车’造成死亡的事件那么严重 , 为什么如果有死亡危险还要去登山 。 ”王学峰认为 , 堵车不能判断为直接死亡原因 , “堵车造成直接死亡的可能是两个人 , 这两个人也可能隐瞒了病情 。 ”
“我说的恰恰是相反的 , 不是采访人员他们想要的一个答案 。 从我自身的登顶经历 , 看待这个事情 , 我可以给你一些正能量的积极的东西 , 而不是他们想要的负面的新闻 。 ”
何玉龙觉得自己可能就在“珠峰堵车”的那张照片里 。 这并不是他在8000米级雪山上经历的第一次拥堵 。 此前 , 他登顶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时也遇到了拥堵 。 人们排着队走上峰顶拍照留念 , 他在上面冻了两个小时 。
回到大本营 , 很多媒体也都找到他 , 希望他谈谈珠峰上的堵车和死亡 。 他总结了一份“通稿”——窗口期短、攀登者技术和体能不足 。
推荐阅读
- 「科技示范村」走进代格:探访高海拔藏区内的科技新村
- 【中铁】海拔4500米上的雪域护路人
- 澳洲山火,南极20°,珠峰长草,人类的气候赌局输了吗?
- 珠峰■珠穆朗玛峰太阳辐射过强,或引起坍塌,十亿人或面临水危机
- 【海拔】土家山乡冬景美
- 『海拔』土家山乡冬景美
- 『三台乡』云南大姚:高海拔地区降雪结冰 多部门协同“作战”护平安
- #海拔#珠峰攀登者忆攀登经历:8000米时氧气面罩突然坏了
- 游客在珠峰留下大量垃圾,尼泊尔明年起禁止该地使用一次性塑料
- 《攀登者》发布会:章子怡40岁,吴京45岁,胡歌36岁,谁最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