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说红楼:薛宝琴身世略论

浪说红楼:薛宝琴身世略论。

浪说红楼:薛宝琴身世略论

  一、宝琴的完美与残缺  通过芦雪庵咏雪联句、咏红梅、猜谜制谜、怀古诗的解读 , 宝琴的形象和身世已经有了大概轮廓 。 她是曾经出身高贵而目下处境却十分艰难的女子 , 应该是不久前遭受战争创伤所致 。 回想四十九四标题 , 所谓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 就是流离世界的宝琴和李绮、李纹姐妹等一伙南中国亡国丽人;倘以红楼故事的全局观照 , 香菱、妙玉、尤氏姐妹甚至黛玉和宝钗等都是 。   薛宝琴的故事和形象 , 依然是《红楼梦》的文化结子 。 纵观全局 , 尽管薛宝琴是一个并没有完整人生和命运结局的人物;但如果解开她身上的种种矛盾的困扰 , 便可解透红楼众钗共同悲剧命运的根源;继而进一步参悟曹雪芹的血泪之旨 。   薛宝琴是高贵的完美的:高贵是她的本来身世 , 完美是她的学识修养 。 她又是贫贱的残缺的:贫贱是她目下相当于亡国奴的艰难处境 , 残缺是她令人遗憾的艺术形象 。   逐渐清晰的薛宝琴形象特征 , 依然可以包容刘心武先生秦学的内涵与大旨:因为无论秦学所关联的前清废太子案、还是之后的弘皙逆案 , 都是《红楼梦》时代宫廷政变、皇权交替、变革争斗的结果 。 事件折射出来文化意义和历史教训都值得借鉴 。 曹雪芹以写实著史创作 , 不可能不去关注 。   优秀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但又与现实存在差异 。 如果从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去推究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 , 难度很大 。 而因文学的写实性特征 , 如果从优秀鲜明的人物形象去判断其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大致身世 , 却相对容易 。   二、宝琴身世的迷惑  人物形象的迷惑 , 自然又会引发人物身世的迷惑 。 何况 , 作者开始一再渲染她的高贵不凡 。 十年前我曾在《论宝姐》的文下有个注解 , 首次提出薛宝琴出身贫贱之论 。 红友云小五就此与我展开激烈争论 。 他引用宝琴出场之时作者溢光流彩的描述断定:薛宝琴出身富贵之家 , 而且还是一位注重诗礼、文化造诣深厚的绝代佳人 。 云小五的判断自有道理 , 多数读者亦然:宝琴是薛家人、又是宝钗的堂妹;自然会认定她与宝钗一样出身高贵 。 但若对照之后的许多细节 , 又会发觉宝琴出身高贵论矛盾重重 。   作者对宝琴出场时描述的写作特点 , 与秦可卿相当;包含大量与高贵、富贵有关的历史文化典故信息 。 除此二人外 , 曹雪芹刻画人物很少有大篇幅直白且高调的烘托 。 但薛宝琴在生活细节中的表现 , 却往往十分寒酸 。 如此反差 , 必然会形成迷惑 。   例证之一:曹雪芹以仇十洲的《双艳图》烘托薛宝琴如梅花一般高洁美艳;以西子、王嫱、赵飞燕、杨玉环来比拟薛宝琴姿色绝世无双 。 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皇家出身、或与皇家有关 , 薛宝琴身世貌似高贵 。 表面看来的确没错 。 如此历史人物关联的文化典故 , 确实都与皇家有关 。   但如果深入查对却又能得出相反结论:仇十洲、西子、王嫱、飞燕、杨玉环之流貌似高贵 , 但其实身世贫寒;他们关联的历史典故更是催人泪下 。 其中 , 独杨玉环似乎出身于初唐官宦之家;但与当朝李氏及公候比较杨氏并不显贵;上溯至前隋 , 杨氏自然荣光显耀 , 而于当朝立国之初的处境可想而知 。 再以杨玉环的命运结局观照 , 正谓千古断肠;而绝无白居易笔下虚构的浪漫 。   例证之二:贾母询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 , 有人以为贾母变心要为宝玉娶琴止黛 。 这叫人从何说起?宝琴是薛家人 , 在荣府隶属王家党;而贾母是个“凭谁也巧不过”的聪明老太太 , 她决不会明确反对宝琴 。 询问生辰八字的确与宝琴的婚姻和身世相关 。 当时想给宝琴作媒并非独贾母一人 , 而还有王熙凤 。 贾母和凤姐 , 决不可能蠢到当着宝玉和黛玉的面想为宝琴和宝玉说媒 。 她俩有病啊是吧?其中缘故 , 待后面详解 。   例证之三:贾母逼迫王夫人认下宝琴做干女儿;贾母也非常喜欢宝琴、并让宝琴晚上跟自己一处安寝 。 如此不凡待遇 , 貌似都成为薛宝琴出身高贵的证据 。 但这些结论太过肤浅 , 又令人不知从何说起 。 以林黛玉的性情来看 , 只要大观园有新的美女入驻 , 她都像防贼似的生怕宝玉掉魂;而这次却不防备薛宝琴 。 因为事实真相是:贾母逼迫王夫人认下宝琴做干女儿 , 意欲形成宝琴和宝玉之间的兄妹伦理关系;贾母让宝琴和自己一处安寝 , 正是担心宝玉可能(肯定)要去亲近薛氏姐妹而生变故 。 林黛玉何等聪明 , 她自然领悟外祖母的一番苦心;任凭众人如何赞美宝琴 , 而她并不吃醋 。   以上就宝琴出身高贵论 , 列出三大疑问 。 其它疑点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宝琴初到之时钗黛的态度 , 都曾令宝玉大惑不解 。 前面已详:更重要的问题是那段情节最后 , 凤姐还有了要与宝琴作媒的一番认真话语 , 其实关联红楼梦很重要的一个边缘人物的姻缘 。 这些都是作者传达给我们有关薛宝琴身世的另一些重要信息;虽然都关乎宝琴身世 , 但与目下表面的高贵无关 。   三、与秦可卿形象的相似性  凡红楼主要人物 , 多有如此特征:形象既鲜明又模糊 。 鲜明的是个性 , 模糊的是身世 。 但如果仔细分辨 , 模糊的东西原来又是那么清晰 。 如此特征 , 书的前面几回在秦可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四十九回之后 , 又在薛宝琴的身上明显具备 。   作者刻画秦可卿和薛宝琴的形象 , 都用了相同手法:一、先是通过各种途径 , 高调渲染她们的高贵气派 。 二、后来又通过各种细节描述 , 暗示她们的孤苦寒酸 。   因此再举几例:秦可卿刚开始登场 , 作者就说她是贾府重孙媳妇中、贾母老太君心目第一得意之人;又让合府上下、各色人等不厌其烦地赞美 。 接着 , 通过贾宝玉的眼光高调描写她的居处 , 其富贵排场几乎令人窒息 , 堪称千古中国第一卧室 。 而如此高贵出身的秦可卿 , 却是来自养生堂的弃婴;她的养父连为儿子读书的学费竟然都显得那么艰难 , 东拼西凑方才略能如愿 。   同样 , 作者描写薛宝琴之时也是如此:先以史上各种名流类比其优秀明艳 , 美得几乎让人流鼻血;又使大观园的丫头小姐婆子赞不绝口 。 最后 , 还让贾母出面对宝琴呵护关爱备至;其待遇之高贵 , 竟然令稳重矜持的薛宝钗嫉妒、并说出口来:我就不信 , 我哪里就不如你了 。 注:黛玉这次并未吃醋 , 表现极其坦然;亦出宝玉所料 。   但就是如此高贵、聪明、又阅历非凡的薛宝琴 , 为了发嫁竟不远万里北上、由其兄薛蝌出面、求助于贾府 , 最后婚事却不了了之 。 时值隆冬 , 如此富贵高雅且聪敏无比的薛宝琴 , 出门时却为自己连一件雪袄都没预备;幸亏贾母心疼才没被冻着 。 更令人纳罕不解的是:阅历非凡、几乎游遍天下名胜的薛宝琴 , 竟视大观园的烧烤活动为平生罕事、与李纨的寡婶一般见识 。 等等 。   就秦可卿和薛宝琴的命运结局 , 作者给出相异又相似的答案:秦可卿神神秘秘仅仅出现了两三回 , 就匆匆忙忙死掉 。 而薛宝琴表现稍微多一些 , 在大观园参加了数次文化活动之后 , 竟无缘无故失踪 。 曹雪芹究竟想要干嘛?  四、宝琴残缺形象的困扰  早先读薛宝琴的故事 , 虽然开始有作者大力渲染她的无比优秀高贵 , 而通读之后却始终感觉她更像是贫寒出身 。 而我的宝琴贫贱论一旦成立 , 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贫寒的家庭力量有限 , 一心只为生活奔波 , 哪会有时间和精力让她读书或旅游;即便小康之家的碧玉或新妇无论如何努力 , 也绝难具有优异的学识与见解 。 如此繁杂的读书心得造成的迷惑 , 萦绕心头一直难以理顺 。   薛宝琴刚一登场 , 作者以许多历史文化名流与之类比;以历史文化典故反复暗示她具有不凡的学识与见解、又兼出身高贵 。 但之后的细节描述可鉴 , 宝琴的生活多见寒酸 。 如此矛盾令人迷惑 。 但当把这些迷惑和人物形象的自身矛盾与《红楼梦》成书之旨及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忽然又会明白:宝琴目下的身世 , 的确属于贫贱之列 。   尤其宝琴婚姻结局的不了了之 , 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作者一开始说的清清楚楚 , 宝琴随其兄薛蝌北上就是为完婚而来 。 怎么又不见下文了呢?并且如此一个文化造诣高于钗黛的角色 , 却无缘无故失踪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待后来读过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才略有所得:钱先生刻画美丽清纯才女唐晓芙 , 也让她无缘无故失踪 。   缘由究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是战争年代非常时期 , 各人的命运无法估量;你心中所有的美和你的所爱 , 都可能是惊鸿一瞥或昙花一现 。 由此判断 , 曹雪芹和钱钟书是因为战争创伤 , 才不甘去破坏他们心灵中藏匿的那缕清纯的灿若云霞般的完美之爱 。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宝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