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叶问4》:中国人“打洋人”这件事 , 真的这么重要吗? 令狐伯光游戏模型师|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12-25 23:03 文|令狐伯光 《叶问4》的宣传语是:十年传奇 , 终极一战! 《叶问》系列结束过后 , 华语功夫片只怕真的彻底断档了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因为功夫片面临的不止是功夫演员的青黄不接 , 过去经典功夫片太多 , 后者难以超越等问题 。 最主要还隐藏着一件两岸三地历史文化的遗留问题 , 回到功夫电影上 , 比如香港功夫片最后打的大反派 , 非常热衷的”打倒洋人“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叶问1》是广东在日本侵略时期叶问打败了日本军官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叶问2》是叶问刚到香港打败殖民者英国拳王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叶问3》是唯一例外 , 最后大反派是同为”咏春派“的张天志 , 但片中电梯里也打泰拳高手 , 和美国黑人拳王泰森也有较量 , 同时也是本片宣传的一大噱头 。 《叶问4》最后又回到”打洋人“的套路上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最终大反派落到了美国帝国主义 , ”白人种族至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 , 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巴顿的身上 。 为何香港功夫片为何需要”打倒洋人” , 真正原因是香港历史上 , 需要塑造一个打倒的邪恶形象 。 香港功夫片的历史 , 与打洋人 1949年 , 新中国正式成立 。 民国时期以上海代表的大量文化精英移民港台 , 香港又是中国和世界唯一的“窗口”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1958年 , 后世著名的邵氏电影公司成立 , 香港电影也开始向商业片飞奔而去 。 5060年代的香港 , 居民多属于大陆的移民第一代和第二代 。 清末和民国时期遭受“洋人”侵略的悲痛 , 中国人还历历在目 。 6070年代 , 历史大环境是美苏大国对峙 , 大量资金技术流入了香港 , 推动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此时香港却正处在“四大探长”时期 , 经济迅速发展背后是官员腐败 , 商人只手遮天 , 黑道横行 , 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 同时在香港人民头上的英国殖民者 , 对于香港人的压迫非常严重 。 人们现实生活环境的困苦 , 很容易催生反应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需求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韩国电影《特工》 如同韩国电影拥有大量拍摄和自己“兄弟”相爱相杀的题材相同 。 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 , 为此催生了大量的爱国题材 , 其中也包括功夫片 。 功夫片这种“表现人民精神需求”重要的一个现象 , 便是文化里正义的中国人主角 , 打倒邪恶洋人大反派的功能设置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比如1967年 , 英国特工电影《007·雷霆谷》在香港上映 , 在欧美的表现极佳 。 但这部电影在香港遇冷 , 原因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压迫香港人 , 香港人发起大罢工 。 而英国密探总在香港监视工人罢工 , 彼时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特务恨之入骨 。 1967年 , 香港大导演胡金铨拍了一部武侠片《龙门客栈》 , 电影最后大反派是东厂太监曹少钦 。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年轻观众对“叶问打洋人”剧情越来越不感兴趣

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自然不觉得有什么 。 但 , 如果将这个角色形象与当时镇压香港工人的英国警务处长彼得·葛柏一比较 , 也就一目了然 。 香港功夫片的巅峰 , 与洋人反派 70年代 , 香港动作片整体处在后“戏曲”的武生时代 , 连刘家良等人的“硬桥硬马”功夫片风格 , 都还没有彻底成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