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读懂“鸡娃”背后的教育焦虑

学英语、做奥数、练书法 , 基础功课门门紧凑;弹钢琴、跳舞蹈、下围棋 , 兴趣才艺全面开花……“课外要补课、放假不放松” , 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有了专门的指代词——“鸡娃” 。 如今 , “鸡娃”不仅正在成为家长圈中的“流行病” , 在舆论场上也引发了阵阵热议 。

“今天你鸡娃了吗?”——戏谑的调侃 , 却勾勒出现实的教育图景 。 一边是家长们不计成本地为子女报名参加培训班甚至“超前教育”;另一边是孩子们“全天候”学习“十八般武艺” , 不得不“超负荷运转” 。 当下 , 诸如“幼儿园学习编程”“11岁获专科文凭”“5岁儿童简历长达15页”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 每每引发公众讨论 。

最近引起关注的“凡学必赛 , 凡赛必奖”“花钱买奖杯”等比赛乱象 , 同样被认为源自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 。 “鸡娃的战争”如此上演 , 不免让人忧心:“打鸡血”的方式 , 是否存在透支孩子身心健康的风险?“鸡娃”式教育 , 能否实现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


推荐阅读